《送鲜于秘丞》

时间: 2025-01-04 09:28:46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意思解释

送鲜于秘丞

原文展示: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壶头山下的日常生活,听到巴地妇女的歌声,汲取井水来熬盐,耕种田地种植谷物。山风呼啸如虎,江水雨过后散发着龙的气息。简单的事情却能深入探讨,正如杨雄所写的经典著作。

注释:

  • 壶头山:指壶头山,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
  • 巴妇曲:巴地的妇女唱的歌曲,表现了当地的民俗。
  • 汲井:从井里汲水。
  • 熬盐:通过加热的方式提取盐分。
  • 烧田:指耕种田地。
  • 岩风:山岩的风,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威力。
  • 虎啸:比喻风声如虎啸,形象生动。
  • 江雨:指江边的雨水。
  • 龙腥:龙的气息,形容江水的气味,可能暗指生机与活力。
  • 杨雄:西汉文学家,以其作品知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生活的深入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梅尧臣的晚年,可能是在他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悟后写就,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诗歌鉴赏:

《送鲜于秘丞》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开头两句以地名和地方民俗引入,展现了巴地的自然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接下来的汲井、熬盐、烧田的描写,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和赞美。

而后两句则通过“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机,犹如风声与水声结合,生动而富有表现力,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唤与魅力。最后一句则点题,强调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也能引发深入的讨论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意,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充分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乡土生活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壶头山下俗:隐含了诗人对壶头山下的熟悉和归属感,表达了对当地生活的亲切感。
    • 巴妇曲中听:通过音乐元素,展示了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 汲井熬盐白:描绘了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乡村的朴实与勤劳。
    • 烧田种谷青:进一步强调田园生活的生机与希望。
    • 岩风来虎啸:加入了自然的威力,给人以震撼。
    • 江雨过龙腥:自然与生命的气息交织,生动而具象。
    • 事简能谈者:转折,强调生活中的简单事物也可引发深刻的讨论。
    • 杨雄所草经:结尾提到经典,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厚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岩风来虎啸”,生动形象地表现风的威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艺术美。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简单生活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壶头山:象征着乡土与自然。
  • 巴妇曲:代表了民俗文化。
  • 井水、盐、谷物:象征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
  • 岩风与江雨:自然的力量与生机,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壶头山下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乡土生活的亲切感
    • C. 对旅行的渴望
  2. “岩风来虎啸”中的“虎啸”是比喻什么?

    • A. 风的力量
    • B. 动物的声音
    • C. 人的恐惧
  3. 诗中提到的“杨雄所草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农作物
    • B. 古代文学作品
    • C. 一个地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田园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乡村生活的赞美,但梅尧臣更注重日常生活细节,而王维则注重意境的营造与自然的神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