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簇》

时间: 2025-01-01 13:07:06

冰蚕三眠休,作茧当具簇。

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

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

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冰蚕三眠休,作茧当具簇。
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
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
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

白话文翻译:

蚕在寒冷的冬天里安静地休眠,织茧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要准备齐全。汉北地区的人们用蓬蒿来筑窝,而江南的人则用茅竹来搭建。虽然蓬蒿稀疏,没有什么湿气,而竹子干净且整齐,但它们都害怕风雨的寒冷,露水滴落时,远不如有个屋子来得温暖。

注释:

  • 冰蚕:指冬天里的蚕,通常在寒冷的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
  • 三眠:指蚕在冬季的三次休眠。
  • 具簇:准备好茧的材料,簇是指用来包裹的东西。
  • 汉北江南:指中国的两个地理区域,汉北在黄河以北,江南则在长江以南。
  • 蓬蒿:一种野生植物,用于搭建蚕的窝。
  • 茅竹:茅草和竹子,常用作建筑材料。
  • 郁浥:湿润的意思,这里指植物的湿气。
  • 竞畏:都害怕,表示共通的情感。
  • 露置未如屋:露水洒落时,户外的环境没有屋子来得温暖和安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冕,号尧臣,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在朝廷任职,崇尚自然,作品多以描写田园风光及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农事活动的观察之际,表现了对大自然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关注,折射出他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蚕的生活状态,突显了农民在自然条件下为蚕作茧而付出的心血。诗中通过描写不同地区的材料对比,表现出自然环境对农事的影响,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开头的“冰蚕三眠休”,细腻地传达了蚕在冬季的安静与祥和;接着提到采集材料的地方,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农民的智慧。最后,诗中通过“露置未如屋”的句子,表达了对温暖和安全的渴望,隐喻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蚕三眠休:冬天的蚕在寒冷中安静地休眠,表现了自然的宁静。
  2. 作茧当具簇:准备好茧的材料,显示出蚕的生长过程。
  3. 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不同地区的农民分别用不同材料搭建蚕窝,体现地域差异。
  4. 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描绘了蓬蒿和竹子的特征,暗示着自然的单纯与清新。
  5. 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强调人们对环境的敬畏与对安全的追求,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的手法。通过“冰蚕”与“作茧”的对比,展现了蚕的生命过程;“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蚕的生活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农民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蚕: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对温暖的渴望。
  • 蓬蒿、茅竹: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 露水:象征自然的无情与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冰蚕三眠休”中的“冰蚕”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蚕
    B. 春天的蚕
    C. 夏天的蚕
    D. 秋天的蚕

  2. 诗中提到的“汉北”和“江南”分别代表什么? A. 南北方
    B. 东西方
    C. 大城市和乡村
    D. 不同的气候类型

  3.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温暖和安全的渴望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歌都关注自然与生活,但梅尧臣的诗更注重农村生活的细节描写,而王维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