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春日读京少梧月新词寄题一阕并呈尊甫慎斋给谏》
时间: 2025-01-19 14:5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春日读京少梧月新词寄题一阕并呈尊甫慎斋给谏
作者:陈维崧
斜风细雨,算心情一往,柔如春水。
梧月新词刚入手,脱帽忽然狂喜。
鹦鹉雕笼,蟂矶古庙,字字俱精绮。
高才妙作,定摩秦柳墙垒。
寄语尊甫先生,陈生别后,憔悴吾衰矣。
旧日酒徒零落尽,相隔云泥朝市。
僰爨孤城,夜郎远宦,归况今何似。
传柑家宴,道余问讯如此。
白话文翻译
在斜风细雨中,心情如春水般柔和。
刚拿到京少梧的新词,脱下帽子,心中狂喜不已。
鹦鹉在雕刻的笼子中,蟂矶的古庙,字字句句都如此精美。
高超的才华和精彩的作品,定能与秦柳墙垒相媲美。
我想寄语尊甫先生,自从与陈生别后,我已憔悴衰弱。
曾经的酒友们如今已所剩无几,彼此之间仿佛隔着云泥。
在僰爨的孤城,夜郎的远方,归来的日子又何其相似。
传来柑家宴的消息,问我近况如此。
注释
- 斜风细雨:形容春日的气候,既有风又有雨,柔和而细腻。
- 梧月新词:指的是京少梧的新作。
- 鹦鹉雕笼:比喻精美的文字或作品。
- 摩秦柳墙垒:暗指诗人的高才是与古代名家相媲美。
- 尊甫先生:称呼对方,表达敬意。
- 憔悴吾衰:表达因别离而感到的衰弱和忧伤。
- 僰爨孤城,夜郎远宦:指诗人所处的地理和生活环境,象征孤独和遥远的官职生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梦阮,晚号阮邨,清代著名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通晓诗文,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诗人读到了京少梧的新词,心中感慨万千。通过对美好词句的赞赏,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旧日朋友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念奴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气候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斜风细雨,算心情一往,柔如春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感伤的情绪。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初读新词的喜悦,表现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与欣赏。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鹦鹉雕笼,蟂矶古庙”形象地表达了字句的精美,暗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诗的中段提到“寄语尊甫先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对往昔的怀念,充满了柔情与思索。最后几句,“僰爨孤城,夜郎远宦”,则流露出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显示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风细雨:描绘春日的柔和气候,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算心情一往,柔如春水:表达诗人对春日心情的感受,柔和如水,带有丝丝愁绪。
- 梧月新词刚入手:指拿到新词时的兴奋与期待。
- 脱帽忽然狂喜:形象地描绘出喜悦之情,似乎忘却了一切。
- 鹦鹉雕笼,蟂矶古庙:象征诗作的精致与灵动,字句如同鹦鹉般美丽。
- 字字俱精绮:强调文字的精美与艺术性。
- 高才妙作:称赞优秀的作品与才华,寄托对友人的期许。
- 寄语尊甫先生: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
- 陈生别后,憔悴吾衰矣:诉说自别后生活的艰辛与衰弱。
- 旧日酒徒零落尽:感慨昔日的朋友们都已不在。
- 相隔云泥朝市:形容彼此的距离与生活境遇的差异。
- 僰爨孤城,夜郎远宦:描绘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无奈。
- 归况今何似:反思归来的心情与状态。
- 传柑家宴,道余问讯如此:最终提到近况,显示对友人生活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水”比喻心情的柔和。
- 对仗:如“斜风细雨”与“鹦鹉雕笼”形成对称。
- 排比:句式的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日的景象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美好文学的热爱和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柔情与温暖。
- 鹦鹉:象征美丽与灵动。
- 孤城:象征孤独与凄凉。
- 酒徒:象征旧友与往日的热闹。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斜风细雨”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寄语尊甫先生”中的“尊甫”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老师
- C. 诗人的家人
- D. 诗人的爱人
-
“旧日酒徒零落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陈维崧的作品更显细腻与柔和,而苏轼则更为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陈维崧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