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扃绣户。静听潇潇雨。料得杏花红渐吐。已过清明时序。铜壶忽转三更。银缸一点还明。惊破闺中残梦,无端勾起离情。
白话文翻译:
我在静静的房间里,轻轻推开绣花的门,静静地听着窗外潇潇的细雨。想必杏花的红色已经开始绽放,清明的时节也已过去。铜壶在时光中转动,已是三更时分;银缸中微弱的光点依然闪烁。梦中惊醒,打破了我在闺房中的残梦,无缘无故地勾起了我对离别的情思。
注释:
- 闲扃绣户:闲暇之时轻轻推开绣花的门,表示宁静和闲适。
- 潇潇雨:形容细雨纷纷落下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杏花红渐吐:杏花开始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清明时序:清明节是春季的重要节气,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
- 铜壶:古代计时的工具,这里指代时光的流逝。
- 银缸:指代灯笼或灯具,象征着夜晚的微光。
- 惊破闺中残梦:梦境被打破,表示内心的动荡与思念。
- 离情:思念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令芬(约1620—约1690),清代诗人,字梦阮,号思白,晚号清溪居士。出生于浙江,钱氏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孤寂,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作者通过描写春雨、杏花、夜晚的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离别的思绪。开篇“闲扃绣户”,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处于一种自我反思的状态。随着“静听潇潇雨”,细雨的声音与诗人的沉思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意境。
“料得杏花红渐吐”,在春雨的滋润下,杏花渐渐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这种生机的描绘与后文的离情形成鲜明对比,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惆怅。特别是“惊破闺中残梦”,使得整首词在梦与现实、离别与相聚之间反复交错,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
整首词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成功,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真诚的情感,塑造了一幅春雨绵绵、思绪纷飞的画面。无论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还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扃绣户: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状态,暗示内心的宁静。
- 静听潇潇雨:通过细雨声,引发思考与情感的波动。
- 料得杏花红渐吐:对春天生命力的期待与渴望。
- 已过清明时序: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离别的迫近。
- 铜壶忽转三更:象征夜深人静,进一步渲染孤独的气氛。
- 银缸一点还明:微光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思念。
- 惊破闺中残梦:梦境的破碎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思念的激发。
- 无端勾起离情:无缘无故的思念,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铜壶”暗示时间流逝,富有象征意义。
- 拟人:将“雨”赋予了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雨为背景,探讨了时间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感怀。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情的微妙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户:象征温馨的家和内心的宁静。
- 潇潇雨:代表孤独与思索的氛围。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铜壶: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银缸:微弱的光象征希望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杏花”代表什么?
- A. 离别
- B. 生命力
- C. 无聊
- D. 友情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孤独感。
-
判断题:诗中“潇潇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错)
答案:
- B. 生命力
- “铜壶忽转三更”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可以将《清平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清平乐》更为细腻,情感上更为内敛,而《水调歌头》则带有豪放与壮阔的气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词典与文本解析》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