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

时间: 2025-01-19 16:51:27

我来一榻羡危亭,倦步支颐竹杖轻。

僧听钟声归寺急,鸦争林宿压枝鸣。

禅机击拨如锋起,尘袂驱除似水清。

风定夜虚声转寂,杯茶精舍一灯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来一榻羡危亭,
倦步支颐竹杖轻。
僧听钟声归寺急,
鸦争林宿压枝鸣。
禅机击拨如锋起,
尘袂驱除似水清。
风定夜虚声转寂,
杯茶精舍一灯明。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这座危亭,心中羡慕它的美丽,
疲惫的脚步倚靠着竹杖轻松地休息。
僧人听到钟声急忙回寺,
乌鸦争先恐后地在树枝上栖息鸣叫。
禅机的启发如同锋利的刀刃轻轻拨动,
尘世的烦恼如水一般被驱散。
风平浪静的夜晚,声音渐渐转为寂静,
在小茶馆里,明亮的灯光照亮着一杯茶。

注释:

  • 羡危亭:羡慕这座高耸的亭子。
  • 倦步支颐:疲倦的步伐倚靠,支撑着头颅。
  • 钟声:寺庙的钟声。
  • 鸦争林宿:乌鸦争着在树林中栖息。
  • 禅机:禅宗的智慧或灵感。
  • 尘袂:尘世的烦恼。
  • 精舍:指简朴的居所或茶馆。
  • 一灯明:一盏明亮的灯。

典故解析:

“钟声”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而“禅机”则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强调在平静中领悟深邃的哲理。该诗所描绘的场景与禅意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拱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禅意,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林拱中游览虎丘时,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绘,体现出一种禅宗的宁静与思索。

诗歌鉴赏:

《游虎丘》以其清新的意境与深邃的思想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描绘了虎丘的风光与作者的心境,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首句“我来一榻羡危亭”,表达了诗人对亭子的欣赏与羡慕,紧接着“倦步支颐竹杖轻”则传达出诗人疲惫的状态,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诗人在美景中的放松与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和乌鸦的鸣叫,构造出一种安静而具有生机的氛围。特别是“禅机击拨如锋起”,将禅理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示了作者在静谧中领悟哲理的瞬间,这种顿悟的感觉如同锋利的刀刃,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几句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明亮的灯光,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音韵的和谐,使得诗句流畅自然,同时在意境上又透出深远的禅意,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来一榻羡危亭:诗人来到虎丘,看到那高耸的亭子,心中感到羡慕。
  2. 倦步支颐竹杖轻:疲惫的步伐倚靠,手中的竹杖轻松自在。
  3. 僧听钟声归寺急:寺庙的僧人听到钟声,急忙返回寺中。
  4. 鸦争林宿压枝鸣:乌鸦在林中争相栖息,压弯了树枝,发出鸣叫声。
  5. 禅机击拨如锋起:禅宗的智慧如同刀锋一般,激发出深刻的思考。
  6. 尘袂驱除似水清:世俗的烦恼像水一样被驱散,内心变得清净。
  7. 风定夜虚声转寂:夜晚风平浪静,周围的声音渐渐变得寂静。
  8. 杯茶精舍一灯明:在简朴的茶馆里,一盏明亮的灯光照耀着,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禅机”比喻为锋利的刀刃,形象生动。
  • 对仗:如“倦步支颐”与“鸦争林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乌鸦的争鸣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自我与智慧的渴望。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亭: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乌鸦: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生动。
  • :象征生活的平和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危亭”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疲惫
    • B. 诗人的理想
    • C. 诗人的孤独
  2. 诗中描绘的僧人听到钟声后做了什么?

    • A. 除草
    • B. 回寺
    • C. 休息
  3. “尘袂驱除似水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内心的烦恼
    • B. 内心的清净
    •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了宁静与和谐。
  • 孟浩然《过故人庄》: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融,强调友谊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