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时间: 2025-01-14 06:19:04

蛰龙怒欲起春霆,并挟髯虬上杳冥。

老色干云鳞甲动,苍皮粘雹爪痕腥。

物方神变谁能测,山不高深亦有灵。

谁与护持诗墨在,略无风雨损吾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雨
作者: 方岳 〔宋代〕

蛰龙怒欲起春霆,
并挟髯虬上杳冥。
老色干云鳞甲动,
苍皮粘雹爪痕腥。
物方神变谁能测,
山不高深亦有灵。
谁与护持诗墨在,
略无风雨损吾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大雨来临,似乎蛰伏的龙愤怒地要在春雷中升起,带着鬃毛似的云层飞向遥远的天际。老天的阴云在翻滚,似乎能看到雨点像鳞甲一样的运动,苍白的皮肤上沾满了雹子和爪痕的腥味。自然的变化谁能预测呢?即便是高深的山川也有灵性。谁来保护我这诗文的创作呢?即使有些风雨,也无法损坏我的小亭子。


注释:

  • 蛰龙:指的是潜伏的龙,象征着春天的力量和生机。
  • 髯虬:形容云层的样子,像龙毛一样的鬃毛。
  • 苍皮:指乌云,颜色暗淡。
  • 粘雹:指雨中的雹子。
  • 爪痕腥:雨水与雹子带来的气味,形象而生动。
  • 物方神变:自然界正在发生变化。
  • :指山川的灵气,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威严。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蛰龙”与“春霆”,可见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赞美。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与变化,而春霆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大自然变化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少梅,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之际,正值大雨来临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大雨的景象,抒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自己创作环境的珍惜。


诗歌鉴赏:

方岳的《大雨》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诗人在描绘大雨的同时,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诗的开头,蛰龙的形象不仅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更是将自然的力量和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诗人通过“老色干云”和“苍皮粘雹”两个意象,描绘了雨中阴沉的天空和雨滴的形态,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种潮湿而又神秘的氛围中。接着,诗人用“物方神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强调了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和灵性。最后,诗人以“谁与护持诗墨在”收尾,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珍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创作灵感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蛰龙怒欲起春霆:描绘春雷来临时,蛰伏的龙愤怒而要升起,象征着春天的力量。
  • 并挟髯虬上杳冥:云层像龙的鬃毛一样,飞向遥远的天空。
  • 老色干云鳞甲动:云朵的颜色暗淡,像是老旧的鳞甲在翻动。
  • 苍皮粘雹爪痕腥:乌云的表面沾满了雹子,带有雨水的腥味。
  • 物方神变谁能测:自然界正在变化,没有人能预测。
  • 山不高深亦有灵:即使是高山也有自己的灵性。
  • 谁与护持诗墨在:谁来保护我的诗文呢?
  • 略无风雨损吾亭:即使有些风雨,也无法损坏我的小亭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蛰龙”比喻春天的力量。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与灵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的特点,使其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大雨,表现了自然的威力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环境的珍视和对灵感的渴望,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蛰龙:象征春天的生机和力量。
  • :象征变化与神秘。
  • :象征生命与滋养。
  • :象征诗人创作的地方与灵感源泉。

文化内涵: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蛰龙”指的是什么?

    • A. 蛇
    • B. 龙
    • C. 鱼
    • D. 虎
  2. “苍皮粘雹”的意思是什么?

    • A. 雨水的颜色
    • B. 乌云沾满了雹子
    • C. 雹子的形状
    • D. 风的速度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自然的力量?

    • A. 山
    • B. 龙和云
    • C. 水
    • D. 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大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描绘了雨的景象,但方岳更侧重于自然的威力,而杜甫则表现了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