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处终难举似人,
二三子在最情亲。
於中检点平生看,
香缕萦帘眇此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圣洁的地方,终究难以像人一样高举自己,
只有那几位朋友才是最亲近的。
在这里仔细回顾自己的一生,
淡淡的香气缭绕在帘子旁,隐约映照着我这个身影。
注释:
- 圣处:指的是清静、神圣的地方。
- 终难举似人:终究难以和人类一样高举自己的身影,意指人往往难以在精神上或道德上达到高尚的境界。
- 二三子:指的是几位朋友或弟子,带有亲切的称呼。
- 检点:审视、检查。
- 平生:一生。
- 香缕:香气的丝线。
- 萦帘:缭绕在帘子旁边。
- 眇此身:隐约映照着自己的身影。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圣处”可以理解为儒家思想中强调的理想境地,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云峰,宋代诗人、词人。方岳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山居七咏·省斋》是方岳在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惜和对自我内心的审视,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方岳的《山居七咏·省斋》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省的深刻。诗中“圣处终难举似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隐喻着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时的困难和孤独。而“二三子在最情亲”则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情感的珍贵,强调了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友情的温暖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的“於中检点平生看”,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进行自我反省,显示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洞察。而最后一句“香缕萦帘眇此身”则营造出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意境,香气的缭绕象征着生命的细腻与温柔,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方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智慧的作品。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圣处终难举似人”,用“圣处”暗示一个理想的境界,诗人自觉难以达到。这里的“举”可以理解为展现自我,表明在高尚的精神追求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力。
-
第二句:“二三子在最情亲”,通过“二三子”来引入朋友的重要性,强调在孤独的追求中,亲密的友情是生活的慰藉。
-
第三句:“於中检点平生看”,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使用“检点”一词,显示出对过往的认真和思考,暗示着对人生经历的认真审视。
-
第四句:“香缕萦帘眇此身”,香气的缭绕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细腻,也暗示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缕”比喻生活中的美好与温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圣处”、“香缕”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与自我反省的必要。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圣处:象征理想与高尚的精神追求。
- 二三子: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香缕:象征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圣处终难举似人”中,“圣处”指的是: A. 清净的地方
B. 人类的理想境界
C. 朋友聚会的地方
D. 书房 -
诗中提到的“二三子”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人
B. 诗人的几个朋友
C. 诗人的弟子
D. 诗人的敌人 -
“香缕萦帘眇此身”中“香缕”象征: A. 生命的苦涩
B. 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C. 友情的消逝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方岳的隐逸主题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方岳注重内心反省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寄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