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买书终欲寄幽村,槿树篱庶水际门。
满听秋声移竹母,径眠明月枕桐孙。
诸公未逸市朝累,六籍坐为场屋昏。
有客不来吾亦病,欲推此语与谁论。
白话文翻译:
我买书想寄到幽静的村庄,篱笆旁是槿树,门前是水边。
满耳听到秋天的声音,竹子在摇曳,我在明月下安睡,枕着桐树的枝叶。
众位朋友还未脱离市井的繁忙,书籍在昏暗的屋子里堆积。
有客人不来,我也感到孤独,想把这些话与谁分享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买书:指购买书籍,这里暗示着诗人对书籍的渴望和向往。
- 幽村:指偏僻安静的村庄,象征着诗人的理想生活。
- 槿树:一种花木,常用于庭院,象征着宁静自然的环境。
- 满听秋声:形容秋天的声音充满耳际,意指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 径眠:直接睡去,表示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 诸公:指朋友们,表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关系。
- 六籍:古代书籍的分类方式,象征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吾亦病:我也感到孤独或烦恼,表达诗人的情感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秋声”、“明月”等自然意象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孤独、思乡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忙市井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简王尉》是一首寄托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村庄、自然的秋声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人在城市的喧嚣与朋友的忙碌中感到孤独,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无奈与思考。
第一联“买书终欲寄幽村,槿树篱庶水际门。”从买书这一行为入手,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槿树和水边的描写,展现了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清新自然。
第二联“满听秋声移竹母,径眠明月枕桐孙。”通过描绘秋声和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得到的安慰和满足。
第三联“诸公未逸市朝累,六籍坐为场屋昏。”则揭示了朋友们仍在繁忙的市朝,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压力,诗人意识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内心愈加孤独。
最后一联“有客不来吾亦病,欲推此语与谁论。”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渴望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却又无从开口,展现了深刻的心理描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买书终欲寄幽村: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向往幽静生活的愿望。
- 槿树篱庶水际门:通过自然景色描绘理想的生活环境。
- 满听秋声移竹母:将秋声与竹子相联系,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 径眠明月枕桐孙:表明诗人在月光下安然入睡,展现宁静心境。
- 诸公未逸市朝累:反映朋友们仍在繁忙的市井生活中,诗人感到孤独。
- 六籍坐为场屋昏:书籍堆积,暗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生活的无奈。
- 有客不来吾亦病:感到孤独,渴望交流与理解。
- 欲推此语与谁论:表达了对分享心声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表现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对仗:如“买书终欲寄幽村,槿树篱庶水际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秋声与竹母相连,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诗意更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繁忙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追求和对友谊的渴望,充满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村: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环境,代表宁静。
- 槿树:自然的象征,代表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 明月:代表宁静与思考的空间,暗示内心的安宁。
- 六籍:象征知识与文化,反映诗人对学习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买书终欲寄幽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B. 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C.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满听秋声移竹母”中的“秋声”主要象征:
- A. 夏天的炎热
- B. 孤独与思乡
- C. 自然的和谐
-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
- A. 朋友们忙于工作
- B. 自然环境太冷清
- C. 没有书籍阅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情感,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绪。
- 李白《静夜思》:通过明月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孤独与思考的主题。
两首诗与《简王尉》都以自然景象唤起内心情感,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