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赵汝迕 〔宋代〕
初莺细雨。杨柳低愁缕。烟浦花桥如梦里。犹记倚楼别语。小屏依旧围香。恨抛薄醉残妆。判却寸心双泪,为他花月凄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初莺在细雨中鸣叫,垂柳低垂,愁绪缠绕。烟雾笼罩的水边,花桥宛如梦境。依然记得当初在楼上分别时的低语。小屏风依旧散发着香气。恨不得将薄薄的醉意和残妆抛弃,却已难以控制内心的泪水,只因那花月之景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
- 初莺:初春时节的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
- 愁缕:愁苦的丝缕,形容心中忧愁。
- 烟浦:烟雾缭绕的水边。
- 花桥:花丛中的桥,描绘美丽的景象。
- 倚楼别语:在楼上依偎时的私语。
- 小屏:小屏风,可能是用来隔断空间或装饰的物品。
- 薄醉:微醺的状态。
- 双泪:两行泪水,表示悲伤。
典故解析:
本诗中虽未直接涉及具体典故,但通过“花月”和“倚楼别语”等意象,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分别时所表达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汝迕,字景诗,号静庵,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作以清丽、婉约见长,常表现女性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感慨,赵汝迕的词作常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惆怅。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愁绪的词作,开篇描绘了春天初莺啼叫、细雨轻洒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然而,随着词句的推进,内心的忧愁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恨抛薄醉残妆”一句,透露出词人对过往欢愉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叹与对情感离别的深刻惋惜,形成了一种清丽而又哀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莺细雨”:春天初来,黄莺在细雨中鸣叫,象征着春的来临。
- “杨柳低愁缕”:杨柳低垂,似乎也在叹息,传达出一种愁苦的情绪。
- “烟浦花桥如梦里”:水边的烟雾和花桥如同梦境一般,创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 “犹记倚楼别语”:回忆起分别时的悄悄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小屏依旧围香”:小屏风依然散发着香气,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恨抛薄醉残妆”:虽然有些微醉,却难以忘怀,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判却寸心双泪”:内心无法自控,泪水流下,表露出悲伤。
- “为他花月凄凉”:因花月的美丽而感到凄凉,强调了美与愁的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花桥如梦里”用梦境比喻美景,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杨柳低愁缕”,将杨柳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愁苦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词在节奏上也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与对失去爱情的无奈,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深刻反映了词人在面对美景时的忧愁与惆怅。
意象分析:
- 初莺:象征春天的来临与希望。
- 杨柳:常被视为愁苦的象征,传递出词人的情感。
- 花桥:代表美好的回忆与往事。
- 泪水:表达深切的情感,象征对失去的哀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初莺”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来临
c) 冬天的寒冷 -
“烟浦花桥如梦里”中的“如梦里”意指什么? a) 真实
b) 幻想
c) 过去
-
-
答案:
- b) 春天的来临
- b) 幻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比较赵汝迕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赵汝迕则通过春景与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