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
梅尧臣
鹅湖有鹅吾不问,
鹅湖无鹅吾不疑。
道士须换黄庭经,
释子自明太玄辞。
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
我亦曾非逸少为。
白话文翻译:
在鹅湖上有鹅,我并不去询问;
在鹅湖上没有鹅,我也没有疑虑。
道士需要更换《黄庭经》,
释教徒自然明了《太玄辞》。
唉,这个意思与山阴所说的截然不同,
我也并非是那个逸少(王逸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鹅湖:指的是鹅湖,可能指的是一个有名的湖泊,以鹅为名。
- 吾不问:我不去询问。
- 吾不疑:我不去怀疑。
- 道士:道教的修行者。
- 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
- 释子:佛教的徒弟。
- 太玄辞:道教经典《太玄经》中的辞句。
- 噫嘻:感叹词,表示惊讶或感慨。
- 意迥与山阴别:意思与山阴的观点截然不同。
- 逸少:王逸少,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典故解析:
- “黄庭经”与“太玄辞”都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经典,反映了作者对两种思想的不同理解。
- “山阴”可指王羲之的故乡,强调作者与传统的分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少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表现对道教和佛教的探讨,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道教与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之际,反映了当时学术气氛的多元与复杂。
诗歌鉴赏:
《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是一首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作者对道教与佛教思想独特理解的诗。诗的开头以鹅湖为引子,象征着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淡泊。诗人以“吾不问”和“吾不疑”的态度,表明对世事的无所谓和淡然,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
接着,诗人提到道士与释子,表达出对二者经典的不同要求,暗示着他在哲理上的追求与思考。最后两句,通过“意迥与山阴别”明确指出自己与传统的分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通过自然意象和哲理的结合,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对自我认知的追求,显示了他独立的思想和个性。这不仅仅是对道教与佛教思想的讨论,更是对自我存在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鹅湖有鹅吾不问”:在鹅湖有鹅,我不去询问它们的存在。
- “鹅湖无鹅吾不疑”:在鹅湖没有鹅,我也不去怀疑是否存在。
- “道士须换黄庭经”:道士需要更换经典以寻求更高的理解。
- “释子自明太玄辞”:释教徒自然而然地理解深奥的道理。
- “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感叹这意图与山阴的想法截然相左。
- “我亦曾非逸少为”:我并不是那个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鹅湖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反问:通过不问和不疑,强调自我的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道教与佛教哲理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思。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鹅湖: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无拘无束。
- 道士与释子:代表不同哲学思想的追求者。
- 黄庭经与太玄辞:象征道教与佛教的经典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庭经”属于哪个宗教?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
“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中“山阴”指的是哪位著名书法家?
- A. 王羲之
- B. 颜真卿
- C. 柳公权
答案:
- A. 道教
- A. 王羲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探讨自然与哲学的作品。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在探讨自然与哲学的方式上各有千秋。梅尧臣强调自我对道教与佛教的独立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学的思考,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