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42:05

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

受宠不思身报效,乞骸惟冀上衰怜。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

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欲知归计久迁延,
三十篇诗二十年。
受宠不思身报效,
乞骸惟冀上衰怜。
相如旧苦中痟渴,
陶令犹能一醉眠。
材薄力殚难勉强,
岂同高士爱林泉。

白话文翻译:

想知道我归家的计划为何拖延已久,
已经写了三十首诗整整二十年。
受到宠信却不想着报效朝廷,
乞求退休只希望能得到些怜悯。
相如曾在艰苦中忍受口渴,
陶渊明仍能在醉酒中安然入眠。
我才薄力微,难以强求,
岂能与那些高士一样热爱山林泉水。

注释:

  • 归计:归家的计划或打算。
  • 迁延:拖延,延误。
  • 受宠:受到宠信或重用。
  • 报效:回报国家或朝廷的恩惠。
  • 乞骸:请求退休。
  • 衰怜:年老而受到的怜悯。
  • 相如: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诗人。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材薄力殚:才能薄弱,力气耗尽。
  • 高士:指志向高远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擅长诗词、散文,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在仕途上遇到挫折后,心中感到无奈与失落。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士的羡慕,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浓厚的自我反思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不满与思索。开头两句直白地表明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长久未能如愿的无奈,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沉重感慨。接下来的“受宠不思身报效”则透露出他在权力中心的迷茫与失落,尽管身处高位,却对自己的贡献感到无力与愧疚。

“乞骸惟冀上衰怜”一句展示了他对退休生活的憧憬,然而,这种渴望却又带着一丝悲凉。诗人自比历史上的名人,既有对相如与陶渊明的敬仰,也有自己的无奈与自嘲,特别是在“材薄力殚难勉强”的自我评述中,流露出一种谦卑和对自我局限的认知。

最后,诗人以对“高士”的描绘结束,强调自己与志向高远者的差距,却又对这种高洁的志趣心生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欧阳修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知归计久迁延: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
  2. 三十篇诗二十年:强调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时间的流逝。
  3. 受宠不思身报效:表明在权力中心的迷茫与内心的挣扎。
  4. 乞骸惟冀上衰怜:流露出对退休生活的渴望与悲凉。
  5. 相如旧苦中痟渴:自比古人,表现出对艰苦生活的共鸣。
  6. 陶令犹能一醉眠:描绘理想中隐士的安然自得。
  7. 材薄力殚难勉强:自谦自身的才能与力量,显得无奈。
  8. 岂同高士爱林泉:强调自己与高士的差距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自我与高士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典故:引用相如与陶渊明,增加了诗的文化厚度。
  • 象征:山林泉水象征宁静与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权力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反映了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计: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三十篇诗:代表了岁月的积累与创作的艰辛。
  • 高士: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尚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的“乞骸惟冀上衰怜”指的是什么? A. 请求退休
    B. 请求职务
    C. 请求财富
    D. 请求名声

  2.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谁? A. 陶渊明
    B. 司马相如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受到重用
    B. 权力中心的迷茫
    C. 退休生活的安逸
    D. 追求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与陶渊明同为隐逸诗人,前者在权力中心心生无奈,后者则选择归隐田园,二者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欧阳修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