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7:36: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一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诗歌内容:
世态攲危转觉难,
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
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
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
俗子卑陬莫强攀。
白话文翻译:
这世道渐渐不安,让我感到更加艰难。
这些年来,我更适合面对西山。
我的高尚情操不再出现在窗外的几案之上,
至于快乐,也并非在文字之间。
我希望能有和风常常轻轻吹来,
不妨让流水自顾自地潺潺流淌。
其中的滋味,谁能与我共享?
那些世俗的小人,何必强行攀附于我?
注释:
- 世态攲危:社会的形势变得不安定。
- 高情不出窗几内:高尚的情志不再通过窗前的桌几来表现。
- 至乐亦非文字间:真正的快乐并非在于文字中。
- 个中有味:其中的滋味。
- 俗子卑陬:世俗的小人,卑微而狭隘。
典故解析:
- 西山:象征隐居和清静的理想境地,常用于表达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 孔子教:代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这首诗充满了对世态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的开头,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继而选择面向西山,象征着对世俗纷扰的避让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真正快乐的理解:高尚的情感不是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体现,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体验。最后两句“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不仅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人的鄙夷,也反映出他对真正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孤独感。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深刻的情感,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态攲危转觉难:描绘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感慨。
- 年来宜我面西山:表达诗人向往隐居与内心安宁的愿望。
- 高情不出窗几内:强调高尚情操不需要外在的表现。
- 至乐亦非文字间: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体悟,而非文字的表述。
- 愿得好风常款款:渴望自然的轻风常伴左右,象征宁静的生活。
- 不妨流水自潺潺:将流水作为宁静生活的象征,不受外界干扰。
- 个中有味谁同享:对内心感受的孤独与渴望共鸣。
- 俗子卑陬莫强攀:批判世俗小人的攀附与虚伪。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情不出窗几内,对照至乐亦非文字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流水”比作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内心宁静与高尚情操的追求,反映了其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隐居、宁静的理想之地。
- 流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 高情:象征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的都市
- B. 隐居的理想境地
- C. 诗人的家乡
- D. 诗人的朋友
-
“俗子卑陬”中的“卑陬”意思是:
- A. 高尚
- B. 低微
- C. 难堪
- D. 机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隐逸思想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对比,二者都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但郑刚中更侧重于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