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北》
时间: 2024-12-29 16:3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北
陆游〔宋代〕
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
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
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
抱负虽奇伟,没齿不得伸。
老夫实好义,北望常酸辛。
何当拥黄旗,径涉白马津?
穷追殄犬羊,旁招出凤麟。
努力待传檄,勿谓吴无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哀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太行山脊和黄河的壮丽,突显了山川的雄伟和历史上众多名臣的事迹。然而,六十年来国家沦陷,左衽(胡人)侵扰,令作者感到无奈与悲哀。尽管心中抱负伟大,却老而无功,未能实现。作者常常向北方眺望,心中充满酸楚与苦涩。他渴望能够拿起黄旗,直接渡过白马津,追赶那些逃跑的敌人,并希望能招募到凤麟这种杰出的人才。诗的最后,表达了他努力发声的决心,提醒世人不要以为吴地无人。
注释
- 太行: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 左衽:指穿着胡服的敌人,代指外族侵略者。
- 抱负:指的是志向和理想。
- 黄旗:象征起义的旗帜,代表反抗。
- 白马津:白马渡口,历史上著名的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深感国势衰微,常以诗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他的诗风质朴而富有激情,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哀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与金朝对抗的时期,国家多灾多难,陆游的爱国情怀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外族的侵犯,内心充满了惋惜和不甘。
诗歌鉴赏
《哀北》以雄浑的笔调抒发了陆游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悲痛,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山川的壮丽和历史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作者以“哀哉六十年”开篇,直接诉说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沮丧。后半部分中,他表达了自己虽有伟大的抱负但却未能实现的无奈,显示出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矛盾。陆游通过“北望常酸辛”展现出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与痛心,表现出一种深切的爱国情怀。最后,他以“勿谓吴无人”激励自己,要努力发声,传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陆游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行天下脊:太行山是中国的重要山脊,象征着山河的雄伟。
- 黄河出昆仑: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强调自然地理的壮丽。
- 山川形胜地:山川的形势和胜景,展现了大好河山。
- 历世多名臣:历史上有许多名臣出自此地,彰显历史的辉煌。
- 哀哉六十年:感叹六十年间的沧桑变化,表达悲痛。
- 左衽沦胡尘:左衽指胡人,国家沦陷在外族侵扰之中。
- 抱负虽奇伟:尽管心中有伟大的抱负。
- 没齿不得伸:却始终无法实现,到了老年也无能为力。
- 老夫实好义:年老的我依然有仁义之心。
- 北望常酸辛:常常向北方眺望,心中充满苦涩。
- 何当拥黄旗:何时才能举起反抗的旗帜。
- 径涉白马津:直接渡过白马津,象征反击敌人。
- 穷追殄犬羊:穷追敌人,就如捕杀羊犬。
- 旁招出凤麟:希望能招募到杰出的人才。
- 努力待传檄:努力发声,期待传达呼吁。
- 勿谓吴无人:提醒人们不要以为吴地无人可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展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 比喻:将国家比作“犬羊”,表现敌人如同猎物,暗含反击的决心。
- 夸张:六十年的时间跨度,强化历史的沧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陆游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悲痛,以及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通过强烈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他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行山:象征坚韧不拔,代表了民族精神。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
- 黄旗:象征反抗与希望。
- 白马津:象征行动的开始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哀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左衽”指的是?
- A. 汉族服饰
- B. 胡人
- C. 唐装
- D. 宋服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春望》:同样是杜甫所作,表达了战乱对诗人心灵的创伤。
诗词对比
- 《哀北》与《春望》: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但《哀北》更侧重个人理想的失落,而《春望》则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的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陆游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