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喻诗五首 其五 梦诗》
时间: 2025-01-04 07:51: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喻诗五首 其五 梦诗 萧衍 〔南北朝〕 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长眼出长夜,大觉和大梦。
白话文翻译:
在甜美的睡眠中,我随四座而安坐,仿佛依偎在五众之中。违背与顺从竞相争论,美好与丑恶相互戏弄。出家成为领袖,入仕成为国家的栋梁。色彩已非真实,所见所闻皆是灵动的洞见。长夜中睁开双眼,大觉悟与大梦境相融。
注释:
- 甘寝:甜美的睡眠。
- 四坐:四方的座位,泛指周围。
- 五众:佛教术语,指五种出家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
- 违从:违背与顺从。
- 分诤:争论。
- 出家:指出家修行。
- 上首:领袖,指在佛教中的高僧。
- 入仕:进入官场,做官。
- 梁栋:国家的栋梁,指重要的官员。
- 色:色彩,这里指世间万物的外相。
- 灵洞:灵动的洞见,指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 长眼:睁开双眼,指觉醒。
- 长夜:比喻无明或迷惑的状态。
- 大觉:大彻大悟,指彻底的觉悟。
- 大梦:比喻人生的虚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自身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他的诗歌多涉及佛教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个人的信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的“十喻诗”系列中的第五首,以梦为喻,探讨人生的虚幻和觉悟。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萧衍也不例外。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虚幻和觉悟。诗中“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描绘了一种安详的睡眠状态,而“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则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纷争和虚幻。萧衍通过“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表达了对出世与入世的思考,认为无论是出家修行还是入仕为官,都应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洞察。最后,“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和“长眼出长夜,大觉和大梦”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觉悟能够让人从长夜中醒来,认识到大梦的虚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萧衍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安详的睡眠状态,通过“甘寝”和“盖睡”表达了睡眠的甜美和安稳。
- “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这两句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纷争和虚幻,通过“违从”和“美恶”的对比,表达了世间事物的相对性和无常。
- “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这两句表达了对出世与入世的思考,认为无论是出家修行还是入仕为官,都应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洞察。
- “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这两句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觉悟能够让人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外相并非真实,所见所闻皆是灵动的洞见。
- “长眼出长夜,大觉和大梦”:这两句通过“长眼”和“大觉”表达了觉醒和觉悟,认为真正的觉悟能够让人从长夜中醒来,认识到大梦的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梦”的比喻,探讨人生的虚幻和觉悟。
- 对仗:如“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和“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通过“美恶相戏弄”中的拟人手法,赋予“美恶”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探讨人生的虚幻和觉悟。通过梦境的比喻,萧衍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认为无论是出家修行还是入仕为官,都应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洞察。他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觉悟能够让人从长夜中醒来,认识到大梦的虚幻。
意象分析:
- 梦:作为整首诗的核心意象,梦象征着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 甘寝:甜美的睡眠,象征着安详和宁静。
- 违从:违背与顺从,象征着世间的纷争和矛盾。
- 美恶:美好与丑恶,象征着世间事物的相对性和无常。
- 色:色彩,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外相。
- 灵洞:灵动的洞见,象征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 长眼:睁开双眼,象征着觉醒。
- 长夜:比喻无明或迷惑的状态,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迷茫。
- 大觉:大彻大悟,象征着彻底的觉悟。
- 大梦:比喻人生的虚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萧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宋朝 C. 南北朝 D. 明朝 答案:C
-
诗中“甘寝随四坐”中的“甘寝”指的是什么? A. 甜美的睡眠 B. 苦涩的睡眠 C. 不安的睡眠 D. 无梦的睡眠 答案:A
-
诗中“色已非真实”中的“色”指的是什么? A. 色彩 B. 美色 C. 世间万物的外相 D. 真实的颜色 答案:C
-
诗中“长眼出长夜”中的“长眼”指的是什么? A. 长时间睁眼 B. 睁开双眼 C. 长久的睡眠 D. 长久的迷惑 答案:B
-
诗中“大觉和大梦”中的“大觉”指的是什么? A. 大彻大悟 B. 大梦一场 C. 大觉寺 D. 大觉悟的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金刚经》:探讨人生的虚幻和觉悟,与萧衍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楞严经》:通过佛教的教义,探讨人生的本质和觉悟。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白居易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而萧衍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人生虚幻和觉悟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梁诗选》:收录了萧衍及其他南朝梁诗人的作品。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南北朝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