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4:53:19

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

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枝。

既悲征役久,偏伤垄上儿。

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知。

不见松萝上,叶落根不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意诗二首 其一 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枝。既悲征役久,偏伤垄上儿。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知。不见松萝上,叶落根不移。

白话文翻译:

一群飞鸟离离地起飞,惊散后各自飞向不同的方向。它们在树上嗷嘈地叫着,轻盈地落在寒冷的树枝上。鸟儿们因为长时间的征役而感到悲伤,特别伤感那些在田垄上的孩子们。我想对家中的妾室说,我的心意她怎能理解呢?你看那松萝上的叶子,即使落下,根部却依然稳固不动。

注释:

  • 离离:形容飞鸟起飞的样子。
  • 差池:不一致,各不相同。
  • 嗷嘈:鸟叫声。
  • 翩翩:形容鸟飞翔的轻盈姿态。
  • 征役:指鸟类的迁徙或长途飞行。
  • 垄上儿:指田间的孩子们。
  • 寄言:传话,转告。
  • 闺中妾:家中的妾室。
  • 讵:岂,怎能。
  • 松萝:一种寄生植物,常附着在树木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自身也多有诗文创作,风格多变,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萧衍感慨人生变迁,思念家乡和亲人时所作。诗中通过飞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飞鸟的形象,描绘了它们惊散、聚集的情景,以此来象征人生的离散和聚合。诗中的“既悲征役久,偏伤垄上儿”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孩子们的同情。最后两句“不见松萝上,叶落根不移”则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达,暗示了即使外在环境变化,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却始终如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鸟起离离”:描绘了飞鸟群起飞的壮观场面。
  • “惊散忽差池”:表达了飞鸟惊散后各自飞向不同方向的情景。
  • “嗷嘈绕树上”:形容鸟叫声在树间回荡。
  • “翩翩集寒枝”:描绘了鸟儿轻盈地落在寒冷的树枝上的样子。
  • “既悲征役久”:表达了鸟儿因长时间飞行而感到的悲伤。
  • “偏伤垄上儿”:特别同情那些在田间的孩子们。
  • “寄言闺中妾”:想对家中的妾室传达心意。
  • “此心讵能知”:表达了作者认为妾室无法理解自己的心情。
  • “不见松萝上”:提到了松萝这种植物。
  • “叶落根不移”:表达了即使外在环境变化,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却始终如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鸟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离散和聚合。
  • 拟人:将飞鸟赋予人的情感,如“既悲征役久”。
  • 对仗:如“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即使外在环境变化,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却始终如一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飞鸟:象征人生的离散和聚合。
  • 松萝:象征即使外在环境变化,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却始终如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离离”形容的是什么? A. 飞鸟起飞的样子 B. 树枝的形状 C. 鸟叫声 D. 田垄的形状

  2. “既悲征役久”中的“征役”指的是什么? A. 鸟类的迁徙 B. 人类的战争 C. 田间的劳作 D. 家庭的纷争

  3. 诗中的“松萝”象征什么? A. 外在环境的变化 B. 内心的情感和信念 C. 飞鸟的栖息地 D. 田间的孩子们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鸟鸣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战乱中家园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萧衍的这首诗都通过鸟的形象来表达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而萧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人生的离散和聚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收录了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萧衍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