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喻诗五首 其四 乾闼婆诗》
时间: 2025-01-19 13:4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喻诗五首 其四 乾闼婆诗 作者:萧衍 〔南北朝〕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 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 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 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 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
白话文翻译:
神秘的海已经到了尽头,浩瀚的流水流向无边无际。 蜃蛤孕育出奇异的气息,乾闼婆神在天空中央聚集。 青色的城市连接着红色的天空,金色的楼阁环绕着紫色的烟雾。 这一切都是从遥望中产生的景象,并非自然界的真实。 因为它们是凡俗之人的比喻,其中蕴含的道理深奥而又深奥。
注释:
- 灵海:指神秘的海。
- 沧流:浩瀚的流水。
- 蜃蛤:传说中的海中生物,能产生幻象。
- 闼婆:古代印度神话中的乐神,此处指天空中的神灵。
- 青城、丹霄、金楼、紫烟:皆为诗中描绘的幻象。
- 物理:自然界的真实。
- 玄又玄:深奥难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尤其擅长诗歌和书法。他的诗歌多表现宗教思想和哲学思考,风格典雅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的“十喻诗”系列中的第四首,通过神话和幻象来探讨宇宙和人生的深奥道理。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萧衍本人也是虔诚的佛教徒,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超现实的景象,如神秘的海、浩瀚的流水、蜃蛤产生的异气、乾闼婆神的聚集等,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境。诗中的“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等句,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最后两句“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点明了这些景象并非现实,而是通过凡俗的比喻来表达深奥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深层次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海和无边无际的流水,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迷茫。
- “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通过蜃蛤和乾闼婆神的描绘,引入了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 “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运用色彩和形象,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幻境。
- “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指出这些景象都是从遥望中产生的,并非自然界的真实。
- “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说明这些景象是通过凡俗的比喻来表达深奥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蜃蛤和乾闼婆神的比喻,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幻境。
- 拟人:将乾闼婆神拟人化,赋予其聚集的动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超现实的幻象来探讨宇宙和人生的深奥道理,体现了诗人对超越现实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灵海、沧流:象征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迷茫。
- 蜃蛤、闼婆:引入超自然的氛围。
- 青城、丹霄、金楼、紫烟:构建超脱现实的幻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闼婆”指的是什么? A. 海中生物 B. 天空中的神灵 C. 山中的神仙 D. 地下的精灵
-
诗中的“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描绘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真实景象 B. 超现实的幻象 C. 历史事件 D. 神话故事
-
诗的最后两句“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表达了什么? A. 现实的真实性 B. 幻象的虚构性 C. 哲理的深奥性 D. 历史的真实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无量寿佛经》:探讨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 《金刚经》:阐述佛教的空性和智慧。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比,两者都通过超现实的幻象来表达对超越现实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武帝诗集》:收录萧衍的诗歌作品。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