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
故人已为土,衰鬓亦惊秋。
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已经化为尘土,我的白发也因秋天而感到惊惧。
然而我仍然高兴在孤山之下,与你相逢,聊起往日的游玩。
注释:
- 故人:指已故的朋友,强调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 已为土:意为已经去世,化为泥土,象征死亡。
- 衰鬓:衰老的鬓发,形容自己年老。
- 惊秋:感受到秋天的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犹喜:仍然高兴,表示即使有悲伤的事情,仍能找到快乐。
- 相逢:重聚、相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旧游:指过去的游玩经历,带有怀旧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该诗提及的“孤山”可能指的是杭州的孤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留诗,而“故人已为土”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思考。苏轼与欧阳修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他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此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细腻、感伤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年老的感慨。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苏轼通过重温与友人的旧游回忆,寄托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四句中,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开篇以“故人已为土”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衰鬓亦惊秋”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衰老,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带有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的悲伤,诗人并没有沉湎于哀伤中,而是在“犹喜孤山下”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他与友人的相逢,似乎让他暂时忘却了失去的痛苦,重新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旧游时光。这种对比的手法,突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逝去友情的惋惜,又有对当下相会的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上也极具表现力,孤山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寄托。它象征着孤独和怀念,同时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永恒的情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人已为土”:强调友人的离世,让人感到痛心。
- “衰鬓亦惊秋”:自我感叹年老,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 “犹喜孤山下”:尽管有忧愁,却依然能在孤山下找到喜悦。
- “相逢说旧游”:重温旧日情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两句的伤感与后两句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孤山既是现实中的地方,也是情感的寄托,象征友谊的延续与怀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在悲伤中寻找快乐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孤山:象征孤独与怀念,同时也代表着友谊的庇护。
- 秋: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无常。
- 故人:承载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家人
- C) 陌生人
- D) 恋人
-
“衰鬓亦惊秋”中“惊”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震惊
- B) 惊恐
- C) 惊艳
- D) 惊叹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悲伤
- C) 怀旧
- D) 愤怒
答案:
- A) 朋友
- B) 惊恐
- C) 怀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此诗都涉及对过往的追忆,但前者更着重于历史感与英雄情怀,而《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则更私人化,关注于个人情感和生命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集》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