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时间: 2024-10-17 02:32:52

师旅之余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师旅之余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乱和干旱之余,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朋友的关切。诗人感叹道,江边的人们如同鱼鳞般聚集,局势如同深渊般危急。国家大事不应分你我,边防也不仅仅是固守城墙。若茂弘想知道金陵的情况,就告诉他江东的米价如何。

注释

  • 师旅:指军队和行军。
  • 旱继:指干旱接连不断。
  • 太息:叹息,表示忧虑与无奈。
  • 鱼鳞集:形容人们聚集的拥挤状态。
  •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 尔汝:指你我,表示对立或分裂。
  • 藩篱:指边防和防护措施。
  • 茂弘:指赵鼎臣的名字。
  • 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 米价:指粮食价格,象征民生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惟道,号景仙,生活在宋代,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才华被称赞。他的诗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常常反映出对国家、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和灾荒时期,诗人关心国家的安危以及朋友赵鼎臣的前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是一首表现诗人对国家和朋友深切关怀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江头人群聚集的描写,展现出战乱带来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诗中“局面忧深虎口危”一句,形象地传达了国家面临的重大危机,突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诗人强调国事不应只看作你我之间的分歧,而是更大的整体。他用“边防岂特固藩篱”来告诫人们,国家的安全不仅仅依赖于表面的防守,更需要深层次的团结与合作。最后,诗人提到米价,实际上是对民生状况的关心,反映了在乱世中,民众生活的艰难和粮食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清晰的思路、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与关怀,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师旅之余旱继之:在战争和干旱之后,感叹时局。
    • 可为太息此何时:不禁叹息,事情何时才能好转。
    • 江头人类鱼鳞集:江边聚集了很多人,象征着民众的恐慌。
    • 局面忧深虎口危:形势严峻,像是身处危险的虎口。
    • 国事不应分尔汝:国家大事不应该分你我。
    • 边防岂特固藩篱:边防的安全不仅在于堡垒和篱笆。
    • 茂弘若问金陵事:如果赵鼎臣问起金陵的情况。
    • 说与江东米价知:告诉他江东的米价,也反映当地民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群比作鱼鳞,形象生动。
    • 对仗:如“尔汝”和“固藩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强调团结和共同面对困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师旅:象征战争与动荡。
  • 鱼鳞:象征聚集的人群,表现恐慌与无助。
  • 虎口:象征危险的环境。
  • 米价:象征民生的困境与经济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鱼鳞”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聚集的人群
    • C. 战争
    • D. 安宁
  2. 诗人对国家危机的感叹用的是哪一句?

    • A. 国事不应分尔汝
    • B. 局面忧深虎口危
    • C. 师旅之余旱继之
    • D. 江头人类鱼鳞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李曾伯《送赵鼎臣赴召二首》与杜甫《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但前者更关注朋友的前途与民生,后者则是对时局的直接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曾伯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