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其一 送张松溪子袁浦》
时间: 2025-01-07 15:3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其一 送张松溪子袁浦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无多旧雨,无多新雨,各自灯寒酒醒。
月明何处弄瑶笙,怕冷了西湖花影。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渐渐鬓丝凉警。
篷窗吟遍六朝山,只载得闲愁一艇。
白话文翻译
没有太多的旧雨,也没有太多的新雨,我们在灯下各自醒酒。月光照耀何处,吹奏着瑶笙,唯恐冷却了西湖的花影。秋声如梦碎,秋风催促着离别,渐渐地,鬓角的白发让人感到丝丝凉意。篷窗外吟唱着六朝的山水,只能载着我一艇的闲愁。
注释
- 旧雨:指旧友或往日的情谊,常用以指代过去的美好记忆。
- 新雨:指新交的朋友或新的经历,意味着新的开始。
- 瑶笙: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雅乐,象征着美好的音乐和氛围。
- 西湖花影:描绘西湖的美景,花影摇曳,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鬓丝凉警:指鬓发已白,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愁苦。
典故解析
- 六朝山: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时期,其文化繁荣,山水名胜众多,象征着古代的文化积淀和对历史的怀念。
- 秋声:秋天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表现出诗人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燮清,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渗透着浓厚的秋意,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诗歌鉴赏
《鹊桥仙 其一 送张松溪子袁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无多旧雨,无多新雨”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旧情与新知的交融,似乎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时间的无情。接着通过“月明何处弄瑶笙”,将自然景物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离别的孤寂。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一句,将季节的变迁与离别的情景相结合,秋天的声音如梦一般破碎,增添了诗中的愁绪。最后一句“只载得闲愁一艇”,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表露无遗,诗人似乎只能在这艘小艇上承载着自己的闲愁,无法逃避。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更为普遍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多旧雨,无多新雨: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新交朋友的感慨,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各自灯寒酒醒:描绘了送别时的孤独场景,表现出人们在欢聚后独自醒酒的无奈。
- 月明何处弄瑶笙:月光之下,何处在演奏瑶笙,象征美好的音符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怕冷了西湖花影:对西湖美景的担忧,暗示离别可能带来的冷落。
- 秋声碎梦,秋风催别:秋声如梦般破碎,暗示离别情景的悲凉。
- 渐渐鬓丝凉警:岁月无情,白发渐生,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篷窗吟遍六朝山:吟唱古老的历史,表现出对文化的热爱。
- 只载得闲愁一艇:最后的孤独感,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积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秋风,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秋声和秋风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愁绪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灯: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月:象征着美好回忆与思念。
- 秋风:象征着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与愁苦的情感。
- 六朝山: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瑶笙”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 A. 古代鼓
- B. 古代弦乐器
- C. 古代管乐器
- D. 古代乐器中的雅乐
-
诗中“秋声碎梦”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离愁
- C. 希望
- D. 愤怒
-
“鬓丝凉警”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感觉
- B. 寒冷的气候
- C. 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感受
- D. 友人的离去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黄燮清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黄燮清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对爱情的追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诗选》:收录了黄燮清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歌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诗词入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结构与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