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4 11:48:57

醉捻黄花,笑持白羽。

秋江绿涨迷平楚。

燕鸿曾寄去年书,汉皋不记来时路。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

兰成憔悴愁难赋。

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醉捻黄花,笑持白羽。
秋江绿涨迷平楚。
燕鸿曾寄去年书,
汉皋不记来时路。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
兰成憔悴愁难赋。
香囊钿合忍重看,
风裳水佩寻无处。

白话文翻译

醉饮时捻着黄花,笑着手持着白色羽毛。
秋天的江水渐涨,平展的楚地尽显迷离。
往年燕子与鸿雁曾寄来书信,
汉代的水边却不记得我来时的路。
天际归来的小舟,云中烟雾缭绕的树影。
兰花因愁苦而憔悴,难以赋诗。
香囊与钿合却不忍重看,
那风裳与水佩在何处寻觅?

注释

  • 醉捻:醉酒时把玩、捻弄。
  • 黄花:指菊花,秋天盛开的花。
  • 白羽:白色羽毛,常用作象征。
  • 平楚:平坦的楚地,暗指秋水的宽广。
  • 燕鸿:指燕子和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汉皋:汉水的岸边,指古代的汉代地区。
  • 兰成憔悴:兰花因愁苦而显得憔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生于宋代,字士杰,号景庵,晚号无愁子。袁去华身世显赫,但一生多有坎坷,常在山水之间徘徊,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而深沉。其诗风清新隽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在回忆往事时,感受到离别与思念的情感,结合秋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忧愁。这种情感在宋代诗中较为普遍,反映了文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在醉意中把玩黄花,手持白羽,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水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愁苦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燕鸿曾寄去年书”中,往年书信的回忆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怅然。

“汉皋不记来时路”,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迷惘,曾经的路途已然模糊,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随着诗句的推进,“天际归舟,云中烟树”描绘了归舟的景象,但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内心愁苦却愈发显现,“兰成憔悴愁难赋”道出了诗人因愁苦而无法作诗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更是以细腻的物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不可逆转的失落感。整体而言,这首词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示了诗人对生活深刻而复杂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捻黄花,笑持白羽:醉酒时把玩黄花,笑着持有白羽,表现了闲适与愉悦的状态。
  2. 秋江绿涨迷平楚:秋天的江水渐涨,平展的楚地迷离,描绘出秋水的美丽和神秘。
  3. 燕鸿曾寄去年书:往年燕子与鸿雁寄来的书信,暗示了对过往的回忆和思念。
  4. 汉皋不记来时路:汉水的岸边却不记得我来时的路,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迷失。
  5.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天边归来的小舟,以及云中烟雾缭绕的树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6. 兰成憔悴愁难赋:兰花因愁苦而憔悴,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无法创作的无奈。
  7. 香囊钿合忍重看:香囊与钿合不忍重看,象征着过去美好的事物让人难以面对。
  8. 风裳水佩寻无处:那风裳与水佩无处可寻,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和“白羽”用作象征,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通过“兰成憔悴”赋予兰花以人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怀旧、思念、愁苦与无奈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凋零。
  • 白羽:象征自由与轻盈。
  • 燕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 香囊、钿合:象征美好回忆与过去的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醉捻黄花”中的“醉”指什么?
    A. 饮酒 B. 睡觉 C. 生气
    答案: A

  2. “汉皋不记来时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茫 B. 快乐 C. 愤怒
    答案: A

  3. 诗中提到的“香囊”和“钿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过去的美好
    C. 友谊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袁去华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愁苦,但袁去华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文学美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