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引》

时间: 2024-09-19 20:56:11

晓监燕脂拂紫绵。

未忺梳掠髻云偏。

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

春老菖蒲花未著,路长鱼雁信难传。

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思引
袁去华 〔宋代〕

晓监燕脂拂紫绵。
未忺梳掠髻云偏。
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
春老菖蒲花未著,
路长鱼雁信难传。
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


白话文翻译:

清晨,十里长亭的燕子在轻柔的紫色绵绸上轻拂。
未及梳理的发鬓,发髻微微偏斜。
日光高照,人迹罕见,水面上轻烟袅袅升起。
春已老去,菖蒲花还未盛开,
路途漫长,鱼雁传递消息的方式难以实现。
无缘无故的风中絮,飞到了绣床边。


注释:

  • 燕脂:指一种红色的胭脂,古时女子用以化妆。
  • 紫绵:一种丝质的绸缎,颜色为紫色。
  • 未忺:未经过梳理的状态。
  • 髻云偏:髻发微微偏斜,形容女子的发型。
  • 沈水:指水面,可能隐喻深沉的水面。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鱼雁信:鱼与雁作为信使,古人常用它们来传递书信。
  • 风絮:春天随风飘扬的柳絮。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反映了恋人之间的思念与孤独。诗中提及的“鱼雁信”暗示传统中通过自然的方式传递情感与信息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女词人,她的诗词以细腻、优雅的风格著称,常常表现女性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相思引”创作于宋代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和思念。诗歌以清晨的宁静作为背景,突显了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相思引》以清晨的场景为开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晓监燕脂拂紫绵”以明快而柔和的意象引入,描绘了春天的清晨,营造出一种轻盈而柔美的氛围。诗人巧妙地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如“未忺梳掠髻云偏”,展现了女子的娇羞与恬静。

随着诗歌的展开,情感逐渐升温,“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思念之情愈发显得孤独。诗中提到的“春老菖蒲花未著”,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未能实现的美好,增添了几分伤感。最后两句“路长鱼雁信难传,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则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表明了信息的传递之难和对爱人牵挂之深。

整首诗不仅描摹了自然美景,更深刻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与无奈,使其在典雅之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监燕脂拂紫绵:清晨的阳光照耀下,燕子在紫色绸缎上轻轻地拂过,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2. 未忺梳掠髻云偏:状态描写,未梳理的头发与偏斜的发髻,传达出一种自然美。
  3. 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日光高照,周围安静,水面上轻烟袅袅,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春老菖蒲花未著:春天已过,菖蒲花尚未开,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未实现的期望。
  5. 路长鱼雁信难传: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沟通的困难。
  6. 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风中飘来的柳絮,象征着无意中的思念,落在绣床边,增添了一丝柔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春天的老去。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如“风絮”的无端。
  • 对仗:如“日高人静,沈水袅残烟”,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脆弱与渴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爱情的希望。
  • 紫绵:代表女子的柔美与精致。
  • 菖蒲:与春天的美好联系在一起。
  • 鱼雁:象征着信件传递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晓监燕脂拂紫绵”中的“燕脂”指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红色的胭脂
    • C. 一种花
  2. 诗中提到的“路长鱼雁信难传”是什么意思?

    • A. 路途遥远,消息难以传递
    • B. 鱼和雁是好朋友
    • C. 信件很快就能送到
  3. “无端风絮,飞到绣床边”中,风絮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思念的情感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思念情感,但更侧重于对过往的回忆与感叹。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虽同样表达风景与思念,但情感更为激昂,表现出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相关学术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