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蕉叶·行思坐忆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烦恼无千万亿。诮将做饭吃。旧日轻怜痛惜。却如今怨深恨极。不觉长吁叹息。便直恁下得。
白话文翻译
走动思念,静坐回忆。不知道他怎么过日子,烦恼似乎无数亿。嘲笑自己做饭吃。往日轻轻怜惜,现如今怨恨极深。不觉长叹息,便这么一直往下沉沦。
注释
- 行思坐忆:指在走动中思念,在静坐中回忆。
- 怎生:如何、怎样。
- 烦恼无千万亿:形容烦恼极多,数不胜数。
- 诮:嘲讽。
- 轻怜痛惜:过去对待情感的轻柔与怜惜。
- 怨深恨极:对过往感情的深切怨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常见于宋代词人的作品,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与细腻表达,具有典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金蕉叶·行思坐忆》创作于个人情感经历之后,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烦恼。时代背景下,文人常感孤独,借助诗歌抒发内心的波动。
诗歌鉴赏
全诗以“行思坐忆”开篇,给人以一种沉思的氛围。诗人通过“知他是怎生过日”的疑问,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与不安,似乎在思念某个人。接下来的“烦恼无千万亿”则展现了思念带来的深重烦恼,极具夸张的表述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压迫感。接着,诗人自嘲“诮将做饭吃”,表现出一种幽默的无奈,似乎是在调侃自己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旧日轻怜痛惜”与“怨深恨极”的对比,展示了情感的变化,从曾经的怜惜转为如今的怨恨,反映出时间对情感的冲击与改变。最后一句“不觉长吁叹息,便直恁下得”,以叹息收尾,增添了诗的愁苦情绪,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思坐忆:起句设定了思考的状态。
- 知他是怎生过日:表现诗人对他人生活的关心。
- 烦恼无千万亿:刻画思念带来的烦恼极多,感情深重。
- 诮将做饭吃:自嘲生活琐事,增加幽默感。
- 旧日轻怜痛惜:怀念过去的轻柔情感。
- 却如今怨深恨极:情感的转变,增添了愁苦。
- 不觉长吁叹息:表达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 便直恁下得:沉沦的状态,给人以深思。
修辞手法
- 夸张:如“烦恼无千万亿”,增强情感冲击力。
- 对比:旧日的轻怜与如今的深恨形成鲜明对照。
- 自嘲:如“诮将做饭吃”,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过往情感的追思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思:象征思念的流动与不安。
- 坐忆:代表静止中对往事的回忆。
- 长吁叹息: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思坐忆”中的“行思”主要指什么?
a) 行走的思考
b) 行动与思考并存
c) 走动中的回忆
d) 走动与静坐的结合 -
诗中“烦恼无千万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悦
b) 极度烦恼
c) 无所谓
d) 无法忘记 -
“旧日轻怜痛惜”与“怨深恨极”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轻松与沉重
b) 过去与现在的情感变化
c) 喜悦与悲伤
d) 友情与爱情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袁去华与李清照:袁的作品多表现对情感的沉思与无奈,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出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坚韧,尽管两者都在情感层面上有深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