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竹里清香帘影明》
时间: 2025-01-04 12:5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竹里清香帘影明
一枝照水弄精神。
楼头横管罢龙吟。
休三弄,留为与调羹。
紫陌与青门。
溪边浮动处,绝纤尘。
等闲休付寿阳人。
潇洒处,月淡又黄昏。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清香透过帘影洒落,明亮而清新。一枝竹子映照在水面上,荡漾出灵动的神韵。楼头的乐器已停止吟唱,不再发出龙吟之声。不要再弹三遍,留作调和的乐音。紫色的道路与青色的门槛,溪边轻轻浮动的地方,已是无尘无垢。随意地不要将这些美好交给世俗的人。洒脱的地方,月光淡淡,正好映照出黄昏的宁静。
注释:
- 清香:竹子的香气。
- 帘影:窗帘的影子,映射在地面上。
- 龙吟: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音乐的高亢。
- 调羹:比喻为音乐的和谐与美好。
- 紫陌、青门:指代道路和门,代表悠闲的生活。
- 寿阳人:可能指代世俗之人,传递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 潇洒处:洒脱自在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的诗词作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多样,风格各异,特别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
该词作在竹林间的静谧环境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幽雅致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整首《小重山·竹里清香帘影明》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诗中“竹里清香”和“帘影明”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竹林画面,竹子的清香和阳光透过帘子的影子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着,一枝竹子在水中荡漾,如诗人自我精神的映照,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
“楼头横管罢龙吟”则描绘了优雅的音乐已然停止,表现出一种惜别的情感。接下来的“休三弄,留为与调羹”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的珍视,将音乐比作调味品,强调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美好体验。
最后几句则宣扬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不愿将这份清逸之美交给世俗之人,反映出对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在“潇洒处,月淡又黄昏”中,诗人巧妙地将月光与黄昏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意境,给人以深思与感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里清香帘影明:描绘竹林中的清香与阳光透过帘子的明亮影子,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一枝照水弄精神:一根竹子在水面上荡漾,仿佛在展现诗人的精神与活力。
- 楼头横管罢龙吟:楼上乐器的声音已停止,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休三弄,留为与调羹:不再反复演奏,强调音乐的珍贵和适度。
- 紫陌与青门:描绘生活的悠闲,暗示着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溪边浮动处,绝纤尘:溪水轻轻荡漾,环境洁净无尘,表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等闲休付寿阳人:不要轻易将这些美好交给世俗的人,反映出对纯净生活的珍视。
- 潇洒处,月淡又黄昏:在这洒脱的氛围中,月光微弱,黄昏渐近,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调羹,强调了其美好。
- 拟人:将竹子描绘得有灵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紫陌与青门”,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对清幽雅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高、坚韧,代表诗人内心的气节。
- 水:象征柔和与流动,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
- 月:象征纯洁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纷繁复杂
b. 清幽宁静
c. 热闹非凡 -
“调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音乐
b. 食物
c. 美好体验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热爱
b. 超脱
c. 否定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展示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美好自然的描绘。
诗词对比:
- 《小重山·竹里清香帘影明》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前者更侧重于竹林的清幽,后者则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情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关于宋代词作的经典汇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