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1-04 12:58:44

一见情怀便雅投。

尊前成密约,意绸缪。

已成行计理归舟。

空相忆,无计为伊留。

执别话离愁。

萦牵滋味恶,在心头。

而今无奈阻欢游。

些子事,此恨两悠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作者: 卢炳 〔宋代〕

一见情怀便雅投。
尊前成密约,意绸缪。
已成行计理归舟。
空相忆,无计为伊留。
执别话离愁。
萦牵滋味恶,在心头。
而今无奈阻欢游。
些子事,此恨两悠悠。

白话文翻译:

初次相见便心生情愫。
在酒席上达成了密切的约定,心中细细思量。
已然安排好了归舟的行程。
空自想念,奈何无计可施留住她。
握着手说着离愁。
那种牵挂的滋味痛苦,缠绕在心头。
而今无奈只能阻隔欢愉的游玩。
这些事情,这份遗恨,双方都感到无尽的忧愁。

注释:

  • 情怀:指感情和情绪,特别是对爱情的感受。
  • 雅投:优雅地倾心。
  • 密约:私下的约定。
  • 绸缪:指细致的计划和思考。
  • 归舟:指回程的船只。
  • 执别:紧握分离的情感。
  • 萦牵:纠缠不清的牵挂。
  • 滋味:指内心感受,通常带有苦涩的意味。
  • 欢游:快乐的游玩。
  • 恨两悠悠:指双方的遗憾和情感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字景和,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动于江西一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尤其对爱情的刻画尤为动人。

创作背景:

《小重山》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情感的重视与追求。

诗歌鉴赏:

《小重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见时的怦然心动及随之而来的离愁别绪。首句“一见情怀便雅投”便道出了初见的激动与心动。接着,作者提到在酒席上达成的密约,这不仅是对两人感情的确认,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然而,随着归舟的安排,离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降临。诗中的“空相忆,无计为伊留”展现了作者的无奈与心痛,尽管有着深厚的感情,却无力改变两人之间的距离。

后面的“执别话离愁”则让人感受到深切的离愁,情感的纠缠令人难以释怀。最后两句“而今无奈阻欢游,些子事,此恨两悠悠”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无尽愁苦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浓厚的忧伤,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见情怀便雅投:初次相见便萌生了高雅的情感。
  • 尊前成密约,意绸缪:在酒桌上暗暗达成了约定,心中细细打算。
  • 已成行计理归舟:事情已安排妥当,准备归去。
  • 空相忆,无计为伊留:徒然想念她,却无能为力留住她。
  • 执别话离愁:紧握着手谈论离别的愁苦。
  • 萦牵滋味恶,在心头:那种牵挂的滋味令人痛苦,深藏于心。
  • 而今无奈阻欢游:如今只能无奈地隔断欢快的游玩。
  • 些子事,此恨两悠悠:这些琐事造成的遗恨,双方都感到漫长而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舟,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漂泊。
  • 拟人:离愁被赋予生命,似乎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苦楚。
  • 对仗:如“空相忆,无计为伊留”,增加了词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初见的欢愉与离别的无奈,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与苦涩,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旅途,暗示分离与归属。
  • 酒席:聚会的场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离愁:情感的象征,承载着思念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重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卢炳
    • C.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密约”指的是什么?

    • A. 约定的行程
    • B. 私下的承诺
    • C. 情侣的约会
  3. 诗中的“空相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的《雨霖铃》
  • 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对比:

  • 《雨霖铃》:同样描写离愁,情感更加细腻,使用的意象丰富。
  • 《声声慢》:表达了在离别中的思念情感,词风略显沉重,与《小重山》的轻盈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 《古代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