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其四 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时间: 2025-01-04 13:2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其四
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 毛奇龄
欲绣平原几度思。园蛾初作茧络成丝。
前溪水满雪消时。波纹起,绿似小桃枝。
投足散涟漪。夜来开绣谱度针迟。
一痕青影暮烟微。衔丝细,不用洗胭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欲绣平原,意味着想要在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华,几度思索,表示反复的沉思。园蛾开始织茧,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和潜在的希望。前溪的水满,正值雪融之时,波纹荡漾,仿佛小桃枝般的生机盎然。投足一踏,惊起涟漪,夜间的绣谱在慢慢展开,尽管针脚却显得迟缓。一道青影在暮色中轻轻晕染,细丝在指尖之间游走,不需要用胭脂来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纯粹的美。
注释:
- 平原:指广阔的土地,寓意施展才华的空间。
- 园蛾:一种昆虫,象征着生命的细腻与脆弱。
- 茧:象征着蛻变与成长。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变化。
- 胭脂:一种化妆品,此处表示对自然美的珍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的“抱瓮丈人”出自《庄子》,讲的是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象征着高洁与淡泊。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毛奇龄(约1640-1710),清代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诗风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田园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开篇便以“欲绣平原”引入,展现出一种渴望与追求,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梦想与理想。随后的描写又体现了对生命细节的关注,尤其是“园蛾初作茧络成丝”,这句诗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着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与成长。
诗中提及的“前溪水满雪消时”,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期待。波纹如小桃枝般的绿意,更是增强了诗的生动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雅与宁静,尤其在夜晚绣谱的描写上,给人一种温柔与细腻的感受。“一痕青影暮烟微”,既展现了暮色的美丽,也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最后一句“衔丝细,不用洗胭脂”,更是将自然的纯粹与内心的真实完美结合,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绣平原几度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深思。
-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描绘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过程,暗喻内心的成长。
- 前溪水满雪消时:水满而清,象征着时光流逝后的新生。
-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水波荡漾,春意盎然,象征着青春与生命。
- 投足散涟漪:轻轻一踏,激起涟漪,表现出生活的细腻变化。
-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夜深时绣制图谱,表达了创作的艰辛与美好。
- 一痕青影暮烟微:暮色中的青影,既是自然的变化,也是内心的映射。
- 衔丝细,不用洗胭脂:强调自然的美丽与纯粹,拒绝人为的修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纹比作小桃枝,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拟人:水波的涟漪仿佛有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使得整体更加和谐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意象分析:
-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理想和追求。
- 园蛾与茧:代表成长与变化的过程。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 波纹:表现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针与绣谱:体现了创作的艰辛和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绣平原几度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C. 对现实的不满
-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中的“园蛾”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高贵的身份
- C. 繁荣的未来
-
诗中提到的“涟漪”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细腻变化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毛奇龄的《小重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上,毛奇龄更为细腻,侧重于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多了几分豪放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毛奇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