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游圆证归夜饮青塘桥看月次燕孙》
时间: 2025-01-06 13: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笛 游圆证归夜饮青塘桥看月次燕孙
作者:吴绮〔清代〕
谢氏诸昆,梁园胜侣,莺时俱集。
花舆锦辔,踏遍春山晴碧。
问湖边烟雨楼台,乱峰犹认南朝迹。
正寻芳未倦,绿杨桥畔宝蟾初觌。
鹊炉拥道,看清光如水,水光还射。
坐列氍歈,共把瑶觥欢吸。
笑庾公楼上横床,爱子野风前弄笛。
待归来还怕杏园客散花叹息。
白话文翻译
谢家的诸位兄弟,梁园的胜友,黄莺时常聚集在一起。
花车锦辔,踏遍春日的山川,晴空下的碧绿。
我问湖边的烟雨楼台,石峰依稀还认得南朝的遗迹。
正寻芳未倦,绿杨桥边的宝蟾初次相见。
鹊炉边聚会,看那清澈的月光如水,水光也随之映射。
大家坐在氍毹上,共同举起瑶觥欢饮。
笑谈庾公楼上横床的场景,爱子在野外的风中吹笛。
等到归来时,仍然怕杏园的客人散去,留下花间叹息。
注释
- 谢氏:指谢家的兄弟。古时多指谢氏文学家族。
- 梁园:古代名园,意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莺时:春天莺啼时节。
- 花舆锦辔:华丽的花车和精致的马具。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代表着繁华的文化。
- 宝蟾:可能指月亮,因其形状像蟾蜍。
- 鹊炉:古人烹茶时所用的炉,表示聚会的场所。
- 瑶觥:美玉制成的酒具,象征美好与珍贵。
- 庾公:庾信,南朝诗人,常与饮酒作乐相关。
- 杏园:典出于《桃花源记》,指美好的桃花源,象征着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诗人,擅长写作风景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风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常聚会吟诗作乐,表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饮酒赏月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诗人以“谢氏诸昆”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与重视,梁园的美丽环境则为聚会提供了理想的背景。全诗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感,描绘了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诗人通过“莺时俱集”、“踏遍春山晴碧”等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提及“湖边烟雨楼台”,将景致与历史文化结合,增添了诗意的厚度。诗中“正寻芳未倦”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鹊炉拥道,看清光如水”,在这里,诗人用“如水”的月光映衬出聚会的宁静与美好,情感温润细腻。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庾公的提及,带出了古典文化的传承,回忆与分享的乐趣让整个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待归来还怕杏园客散花叹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谢氏诸昆:引出聚会的主人公,强调亲密关系。
- 梁园胜侣:描绘了友人的高雅与卓越。
- 莺时俱集:春天的气息,生动而富有活力。
- 花舆锦辔:象征华丽的出行,显示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问湖边烟雨楼台:蕴含历史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绿杨桥畔宝蟾初觌:美好的相遇,象征着月亮的美丽与神秘。
- 鹊炉拥道:和朋友围炉而坐,气氛温馨。
- 共把瑶觥欢吸:代表欢聚畅饮,享受生活。
- 笑庾公楼上横床:提及古代文人,反映文化的传承。
- 待归来还怕杏园客散花叹息:对美好时光的眷恋,暗含对分离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光如水”,将月光比作水,生动形象。
- 对仗:如“花舆锦辔,踏遍春山晴碧”,工整而和谐。
- 拟人:如“宝蟾初觌”,赋予月亮以人性化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兼具欢愉与淡淡忧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谢氏:象征家族与团聚。
- 莺: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力。
- 花舆锦辔:奢华与享乐的象征。
- 湖边烟雨:自然的柔美与历史的沉淀。
- 绿杨桥: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瑶觥:珍贵的友情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氏”指的是哪个家族?
- A. 李氏
- B. 王氏
- C. 谢氏
- D. 张氏
-
“正寻芳未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美好时光
- C. 权力
- D. 荣誉
-
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 A. 鹊炉
- B. 杏园
- C. 星河
- D. 绿杨桥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涉及月夜与思念,但更多表现了兄弟情深的感情与乡愁。
- 《静夜思》:集中在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孤独和浓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月下笛与古代夜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