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八月八日与树园、橘公过半帆酒榭,重题》
时间: 2024-09-19 20:5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笛八月八日与树园、橘公过半帆酒榭,重题
作者: 陈洵 〔清代〕
赏月西楼,中秋又近,凤箫何许。
如烟断语。壁闲看旧题句。
庭阴都为花疏减,更何况尊前俊侣。
正烛房泪冷,筝床尘暗,怎论心素。
愁贮。浑无绪。
但绣叶衣罗,暮凉重诉。
阑干自碧,彩鸳飞过前浦。
黄垆谁料伤心话,剩漂荡游情最苦。
漫回首谢了闲莺燕,教向谁去。
白话文翻译
在西楼上赏月,中秋佳节又快到了,凤箫的声音在哪里呢?
如烟般的断语随风而逝,墙壁上随意地看着过去的题句。
庭院的阴影因为花儿凋零而变得稀疏,更何况在酒杯前的俊秀伴侣。
蜡烛在房间里熄灭,泪水冷漠,琴床上灰尘满布,怎么谈得上心中的素雅。
心中满是愁绪,完全没有绪论。
只好在绣叶衣裳里,诉说着暮凉的重重思念。
栏杆是碧绿的,彩色的鸳鸯飞过前面的水面。
谁能料到在黄垆下的伤心话,剩下的漂泊游情最是苦涩。
我漫漫回首,向谢了的闲莺燕,究竟该向谁去呢?
注释
- 凤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欢愉,也暗示离别的伤感。
- 壁闲看旧题句:墙壁上留下的旧诗句,表示对往昔的追忆与怀念。
- 庭阴:指庭院的阴影,暗指情感的幽暗与复杂。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
- 黄垆:指酒坛,暗示饮酒时的伤感和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擅长词、诗,风格婉约,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结合为主题。他的作品在情感上表现出细腻与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夜,诗人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酒席上的欢愉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在社交与内心情感上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赏月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初看似乎是在描绘一个欢快的中秋节,但细细品味,却透出淡淡的愁苦。诗中“凤箫何许”和“如烟断语”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与往昔的欢乐时光渐行渐远。随着月光的明亮,作者对过往的回忆愈发清晰,但这种清晰又伴随着无尽的思念和伤感。
“愁贮。浑无绪。”一句更是凝练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境,愁苦积聚,却又无处倾诉。通过描写绣叶衣裳与彩鸳飞过的意象,诗人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合,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共鸣。整首诗在月光的映衬下,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赏月西楼:描写诗人在西楼上看月亮,设置了一个清幽的环境。
- 中秋又近:暗示时节,增添了节日氛围。
- 凤箫何许:询问乐声的来处,表现出对音乐的渴望。
- 如烟断语:隐喻过往的回忆如烟般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与孤独的心情相映成趣。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愁贮”和“浑无绪”,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欢乐的节日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人们在欢乐的表象下,常常掩藏着深层的情感,正如中秋明月映照着诗人的孤独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团圆,但也暗含孤独。
- 凤箫:代表音乐与欢愉,但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庭阴:暗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 鸳鸯:象征爱情,但同时也反映出游离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箫”象征什么?
- A. 离别的悲伤
- B. 欢乐的音乐
- C. 中秋的团圆
-
诗人对往昔的感觉是?
- A. 忘却
- B. 怀念与愁苦
- C. 喜悦
-
“愁贮。浑无绪。”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开心
- B. 无奈与迷茫
- C. 安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月夜思念,但更强调对家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月夜中思念亲人,情感更直接与浓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