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
鹅毳被,病时熏。
消瘦葱根又几分。
阶下唾余新著翠,
算应无计可相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病的人,躺在鹅毛被下,感受到病痛的熏蒸。病体消瘦,连葱根都显得稀少。楼阶下,留下了新鲜的翠绿,但想必也无计与外界沟通。
注释:
- 鹅毳被:鹅毛做的被子,用来形容温暖而舒适的状态。
- 病时熏:指生病时感受的闷热与不适。
- 消瘦:形容因病而消瘦。
- 葱根:此处比喻身体的虚弱与贫瘠。
- 唾余新著翠:指留在地上的新鲜绿草,可能与生病者的失落形成对比。
- 无计可相闻: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难以沟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薇元,清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著称,作品多为抒情之作,且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生病期间,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捣练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面临病痛时的内心感受。开篇的“鹅毳被”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但随即转入“病时熏”,显示出病痛对身心的侵袭。诗中通过对比,消瘦的葱根与新鲜的翠草形成强烈的对照,突显了诗人因病而感受到的失落与无力感。最后两句“算应无计可相闻”,则点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病痛不仅让人身体虚弱,也使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困难。这种孤独感是普遍的,但又极具个体性,反映了人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鹅毳被:在温暖的环境中,却因病感到不适。
- 病时熏:病痛如同熏蒸一样令人感到压迫。
- 消瘦葱根:身体的虚弱与食欲不振,诗人用葱根象征自身的状态。
- 阶下唾余新著翠:新绿的植物在脚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隔离。
- 算应无计可相闻:表达了对外界联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痛比作熏蒸,形象地表达了痛苦的感觉。
- 对比:用“消瘦葱根”与“新著翠”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病痛与孤独感,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 鹅毳被:象征温暖与舒适的环境,但在病痛中显得苍白无力。
- 葱根: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消逝。
- 新著翠:代表生机与希望,但与诗人的状态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鹅毳被”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A. 温暖与幸福
B. 疲惫与无奈
C. 期待与希望 -
“消瘦葱根”象征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丰富的生活
B. 身体的虚弱
C. 充沛的精力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疲惫
B. 孤独与无奈
C. 喜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苦闷与哲思。
- 《静夜思》李白:在孤独的思乡情绪中,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胡薇元的《捣练子》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描绘了个体在孤独中的思索,前者更侧重病痛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二者在情感上有共同之处,但表现的主题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