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时间: 2025-01-02 12:05:44

春暝。

烟影。

荡桡回。

湖上桃花正开。

一双鹭鸶飞钓台。

徘徊。

船窗窥客来。

坐对眉峰斟罢酒。

抬茜袖。

弄笛眠杨柳。

唱东风。

醉愁侬。

灯红。

月光围住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暝。烟影。荡桡回。湖上桃花正开。一双鹭鸶飞钓台。徘徊。船窗窥客来。坐对眉峰斟罢酒。抬茜袖。弄笛眠杨柳。唱东风。醉愁侬。灯红。月光围住中。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傍晚,烟雾弥漫,船在水面上轻轻荡漾。湖面上,桃花正盛开,鲜艳夺目。一双白鹭飞向钓鱼台,盘旋徘徊。透过船窗,我窥见客人来到,坐在对面,眉目如画,斟酒畅饮。她轻抬红袖,弄响笛子,在杨柳树下沉沉入睡。唱着东风的歌,醉意朦胧中,愁绪随灯光红影而生,月光静静围绕着我们。

注释

  • 春暝:春天的傍晚。
  • 烟影:指水面上的烟雾和倒影。
  • 荡桡回:摇动船桨,船体在水面轻轻摇摆。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鹭鸶:一种常见的水鸟,通常与宁静的湖面联系在一起。
  • 眉峰:形容女子的眉形,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面容。
  • 茜袖:红色的袖子,通常指女子的衣物。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灯红:指灯光的红色,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月光围住:形容月光的柔和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著称。其诗作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丽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河传》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与人际交往,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河传》是一首描绘春日湖面美景的诗作。整首诗以春天的傍晚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烟雾缭绕的湖面,盛开的桃花,飞翔的白鹭,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通过人物的互动,展现了人际情感的细腻。

诗的开头用“春暝”和“烟影”引入场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接着,桃花与鹭鸶的描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诗人在船上与客人对饮,轻松愉快的气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再者,抬茜袖、弄笛等细节,不仅展示了女子的风姿,更加深了诗的情感基调。醉愁的情绪在灯红月光中流转,恰如“东风”的轻柔,令人心生向往和惆怅。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暝。烟影。荡桡回。:春天的傍晚,烟雾在湖面上回荡,船在水中轻轻摇晃。
  • 湖上桃花正开。:湖面上桃花盛开,生机盎然。
  • 一双鹭鸶飞钓台。:一对白鹭飞向钓鱼的地方,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徘徊。船窗窥客来。:鹭鸶在空中徘徊,透过船窗,我看到客人来了。
  • 坐对眉峰斟罢酒。:坐在对面,眉目如画,酒杯斟满。
  • 抬茜袖。弄笛眠杨柳。:她轻抬红袖,吹起笛子,在杨柳树下沉沉入睡。
  • 唱东风。醉愁侬。:唱着春风的歌曲,醉意朦胧,愁绪随之而来。
  • 灯红。月光围住中。:灯光映红了空间,月光静静环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傍晚比作宁静的湖面,映衬出诗人心境。
  • 拟人:如“灯红”、“月光围住”,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抬茜袖”和“弄笛眠”,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春日景色与人际交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同时流露出淡淡的愁绪,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暝: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桃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青春。
  • 鹭鸶:象征着宁静、和平的生活。
  • 灯红:营造出温暖的社交氛围。
  • 月光:象征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A. 麻雀
    B. 鹭鸶
    C. 画眉

  2. 诗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山顶
    B. 湖面
    C. 森林

  3.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描绘春天的气息? A. 拟人
    B. 比喻
    C. 对比

答案

  1. B
  2. B
  3. A、B、C均使用(多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河传》: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注重山水的崇高气势,后者则细腻地表现春日湖面的闲适与温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姚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