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19 19:51:30

风急胡尘暗九州,岸巾长啸一登楼。

故园却忆桐孙在,薄宦端为荔子留。

湖海以南兵尚斗,犬戎不死祸难休。

似闻推毂皆飞将,盍有清谈谢傅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
(作者:刘子翚)

风急胡尘暗九州,
岸巾长啸一登楼。
故园却忆桐孙在,
薄宦端为荔子留。
湖海以南兵尚斗,
犬戎不死祸难休。
似闻推毂皆飞将,
盍有清谈谢傅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风急,胡尘四起,笼罩着九州大地,登高望远,心中感慨万千。故乡的桐树依然在,然而自己却被迫远离,薄薄的官职只是为了留下荔子的名声。南方的湖海之地仍在战斗,犬戎的祸患未曾消除。听闻战事频繁,英雄纷纷崛起,但又有谁能如昔日的谢傅那样,进行清谈以解忧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尘:指北方胡人带来的尘土,象征战争和动荡。
  • 桐孙:指桐树的种子,常用以象征故乡的怀念。
  • 薄宦:指官职低微,处境艰难。
  • 犬戎:古代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 推毂:指英雄人物,古时推车的将领,象征军事才能。

典故解析

  • 谢傅流:指东汉时期的谢安和傅肜,二人以清谈著称,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时局动荡,身处政治边缘,作品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对于国家的安危、个人的处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历史背景下士人的苦闷和无奈。


诗歌鉴赏:

刘子翚的《偶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动乱时代士人的复杂心理,诗中通过描绘“风急胡尘”来暗示国家的动荡,展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在“岸巾长啸一登楼”一句中,诗人通过登高远望,感受到的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故园却忆桐孙在”,则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桐树象征着根植于故土的情感,而薄宦则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与无奈。

诗中提到“湖海以南兵尚斗,犬戎不死祸难休”,反映出南北战争的持续与民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度担忧。最后一句“似闻推毂皆飞将,盍有清谈谢傅流”则是对当时文人清谈理想的怀念,呼唤士人之间的高雅交流,以期在动荡中找到一丝安慰。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故乡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急胡尘暗九州:表明北方战争的频繁,影响到全国。
  2. 岸巾长啸一登楼:诗人在高处长啸,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3. 故园却忆桐孙在:回忆故乡的桐树,表现对故土的思念。
  4. 薄宦端为荔子留:对自己的官职感到失望,暗示被动的处境。
  5. 湖海以南兵尚斗:南方依旧战火纷飞,民众生活艰难。
  6. 犬戎不死祸难休:敌人仍然存在,国家安危未解。
  7. 似闻推毂皆飞将:传闻中英雄纷纷崛起,显示出军事力量的崛起。
  8. 盍有清谈谢傅流:渴望有文人雅士的清谈,解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第一句和第二句,表现出诗人在动乱中的孤独感。
  • 暗喻:用“胡尘”比喻战乱,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基调沉重而深刻,反映出士人在动荡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急:象征动荡和不安。
  • 胡尘:代表外敌和战争。
  • 桐孙:故乡的象征,寄托思乡之情。
  • 荔子:象征诗人对名利的无奈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偶书》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子翚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犬戎”指的是?
    A. 南方的敌人
    B. 北方的游牧民族
    C. 内乱的军队
    D. 外国侵略者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忧虑和思乡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远方的期望。

诗词对比

  • 【刘子翚《偶书》】与【杜甫《春望》】:
    • 两首诗都反映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但刘子翚更多的是个人对故乡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危机感和对未来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涉及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