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祗园寺
倪祖常 〔宋代〕
梵王宫殿有仙家,
曾此瑶觞醉碧霞。
雨过石坛寒象纬,
风来祇寺委龙蛇。
经翻贝叶相腾瑞,
饭熟青精味胜麻。
昨日老僧谈妙法,
缤纷犹自坠天花。
白话文翻译:
梵王的宫殿中有仙人居住,
曾在这里举杯畅饮,醉倒在碧蓝的霞光中。
雨过之后,石坛上寒气袭人,像象形的经纬图,
微风吹来,祗园寺中龙蛇游动,似乎在盘旋。
经文翻开,仿佛贝叶间腾跃着吉祥的瑞气,
饭煮熟了,青色的精华味道胜过麻饼。
昨天,老和尚谈论着妙法,
纷纷的花瓣依旧从天上飘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梵王宫殿:指天界或佛教中神仙的宫殿。
- 瑶觞:美玉制成的酒杯,象征美酒。
- 碧霞:青蓝色的彩霞,形容美丽的景色。
- 石坛:供奉佛像或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 象纬:象形的经纬,可能指佛教经典的图像。
- 龙蛇:象征神秘和灵动的生物,可能代表灵气。
- 贝叶:佛教经典的写作材料,常用来比喻佛教经典。
- 青精:指青色的精华,形容食物的美味。
- 妙法:指高深的佛教法理。
- 天花:天上的花,象征美好事物的降临。
典故解析:
- 梵王:在佛教中是天界的统治者,常与仙人相联系。
- 瑶觞:古代诗歌中常用的美酒象征,表达人间美好。
- 天花:在佛教中,天花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佛法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祖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写佛教题材的诗歌。其诗风多用清新隽永的语言,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祗园寺》创作于佛教盛行的时代,诗人在祗园寺游览时,受到环境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祗园寺》是一首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古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首联提到“梵王宫殿有仙家”,引入了神秘的宗教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如“雨过石坛寒象纬”,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意境。
诗中充满了对佛教法理的思考与感悟,“经翻贝叶相腾瑞”,不仅描绘了经典的神圣,更象征着智慧与启示的降临。“饭熟青精味胜麻”,则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体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两句“昨日老僧谈妙法,缤纷犹自坠天花”,将自然与佛教智慧结合,诗人仿佛在倾听老僧的教诲,感受到天花般的美好与宁静,体现了悟道过程中的感动。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宗教哲理与自然之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梵王宫殿有仙家”:引出神秘的宗教背景,暗示仙人居住的地方。
- “曾此瑶觞醉碧霞”:描绘与仙人共饮的美好时刻,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境界。
- “雨过石坛寒象纬”:描写天气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风来祇寺委龙蛇”:风的吹动让寺庙显得生动,暗示灵气的流动。
- “经翻贝叶相腾瑞”:经文的翻阅带来吉祥的气息,象征智慧的传播。
- “饭熟青精味胜麻”: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出对美味的感受。
- “昨日老僧谈妙法”:引入老僧的教诲,突显佛教智慧的重要性。
- “缤纷犹自坠天花”:美好事物的延续,象征着佛法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过石坛寒象纬”,将自然景象与佛教经典联系在一起。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韵律感强。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宗教元素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宗教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智慧与美好事物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梵王:象征着超凡的境界与神秘。
- 瑶觞:代表美好与欢愉的生活。
- 天花:象征着吉祥与佛法的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祗园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倪祖常
- C. 杜甫
-
诗中“雨过石坛寒象纬”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天气变化
- B. 饮酒欢聚
- C. 仙人生活
-
“缤纷犹自坠天花”中“天花”象征什么?
- A. 自然美
- B. 吉祥与传播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对比倪祖常与王维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都强调了自然美与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描绘,而倪祖常则更注重佛教思想的表达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