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示儿》

时间: 2025-01-14 04:26:14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示儿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家门口打扫着,整天抱膝吟唱。虽然贫穷,但也要靠耕作维持生计,年老了也不厌倦山林的生活。虽然酒不多,但我没有其他的愿望,因此在闲暇时得到了这样的心境。西园里早晨的欢乐,桃树和李树渐渐长成了阴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扫迹:清扫足迹,这里指打扫家门口的意思。
  • 衡门:指家门。
  • 抱膝吟:抱着膝盖吟诵,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状态。
  • 贫须:贫穷需要。
  • 稼穑:耕作和收割,泛指农业。
  • 老不厌:年纪大了也不厌倦。
  • 余愿:多余的愿望。
  • 因闲得此心:因为闲暇,所以得到了这样的心境。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
  • 渐成阴:渐渐长得茂盛,形成阴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人经历了战争与动荡,内心渴望宁静的生活,选择回归自然,过上隐逸的生活。同时,诗中流露出他对儿子的教导与关爱。


诗歌鉴赏:

《即事示儿》是一首表达辛弃疾对自然与内心平静追求的诗作。诗的开篇“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以清扫门前的方式象征性地开始了新的一天,表现出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贫须依稼穑”则直白地道出生活的艰辛与务实,强调了耕作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有酒无余愿”,在这里,诗人以酒来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知足,尽管物质匮乏,但内心却拥有一种宁静与满足。这种心境使他能够在“西园早行乐”中体验到自然的乐趣,桃李的生长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寄托与希望。

整体来看,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基调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士人的情怀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诗作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迹衡门下:清扫家门口的痕迹,暗示作者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终朝抱膝吟:整天抱着膝盖吟唱,表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贫须依稼穑:生活贫困需依靠耕作,强调了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 老不厌山林:即便年老也不厌倦大自然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有酒无余愿:虽然只有一点酒,但没有多余的愿望,体现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 因闲得此心:在闲暇中获得了这样宁静的心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西园早行乐:在西园中早晨的欢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 桃李渐成阴:桃树和李树逐渐茂盛,形成阴凉,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扫迹衡门下”与“终朝抱膝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酒”象征简朴生活中的满足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意象:桃李的形象代表了丰收与希望,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儿子的教导。诗人希望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让后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门:象征家庭与安宁。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传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象征简单的快乐与知足的心态。
  • 桃李: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寓意着成长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开始新的一天?
    A. 饮酒
    B. 打扫家门
    C. 农耕

  2. 诗中提到的“贫须依稼穑”是什么意思?
    A. 生活富裕
    B. 需要耕作来维持生计
    C. 生活无忧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倦
    B. 热爱
    C. 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鸟鸣涧》:表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即事示儿》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描绘了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更强调对生活的哲思和对后代的期望,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抒发个人的隐逸情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人对自然的诠释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以及他们各自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辛弃疾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