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4 19:27:20

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颦。

沈思欢事惜腰身。

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

翠袖盈盈浑力薄,玉笙袅袅愁新。

夕阳依旧倚窗尘。

叶红苔郁碧,深院断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辛弃疾 〔宋代〕

小靥人怜都恶瘦,
曲眉天与长颦。
沈思欢事惜腰身。
枕添离别泪,
粉落却深匀。
翠袖盈盈浑力薄,
玉笙袅袅愁新。
夕阳依旧倚窗尘。
叶红苔郁碧,
深院断无人。


白话文翻译:

小巧的脸庞让人怜爱,却偏偏瘦得可怜;
眉眼弯曲,天生的愁苦与长久的思念。
沉思往日的欢愉,竟为这纤细的腰身而叹惜。
枕边泪水因离别而增添,
脸上的粉妆却愈显得匀称深厚。
翠绿的袖子轻盈摇曳,似乎力气也显得薄弱,
玉笛轻声缠绵,愁绪新生。
夕阳依旧倚靠在窗前的尘埃之中,
红叶在深院中显得郁郁葱葱,
这里却已无人访问。


注释:

  • 小靥:指小巧的脸庞,通常形容女性的美丽。
  • 天与长颦:意指天生的愁苦,眉间的愁苦皱纹。
  • 沈思欢事:沉思往昔的快乐时光。
  • 粉落却深匀:妆容虽然因泪水而失去,但依然显得精致细腻。
  • 翠袖盈盈:形容轻盈的袖子,暗示女性的柔美。
  • 玉笙:指一种古筝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声音的柔美和忧伤。

典故解析:

本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离别的愁苦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卧,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烈,常以报国之志和个人情感相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中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往日欢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在离别后的忧伤和对往昔欢乐的怀念。开头以“小靥人怜都恶瘦”引入,既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又暗示了她的脆弱与愁苦。接着,诗人通过“曲眉天与长颦”,展现了眉目间的愁苦与思念,既是对她外貌的描写,也是她内心情感的写照。
“沈思欢事惜腰身”一句,流露出对过去快乐时光的留恋,这种情感的加重让诗歌的情绪愈加沉重。
“枕添离别泪,粉落却深匀”,离别所带来的泪水与妆容的变化,象征着她内心的伤痛,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外在的美丽和优雅。
“翠袖盈盈浑力薄,玉笙袅袅愁新”,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柔弱与忧愁。
最后两句“夕阳依旧倚窗尘,叶红苔郁碧,深院断无人”,展现了环境的静谧与孤寂,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情感,构筑了一个充满愁苦与回忆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靥人怜都恶瘦:形容女子的面容娇小可爱,但却瘦弱。
  2. 曲眉天与长颦:自然的眉形与愁苦的皱眉相结合。
  3. 沈思欢事惜腰身:沉思往日的欢乐,心中不禁惋惜那纤细的腰身。
  4. 枕添离别泪:因离别而增加的泪水,流淌在枕边。
  5. 粉落却深匀:妆容因泪水而稍显失去,但仍旧精致。
  6. 翠袖盈盈浑力薄:轻盈的袖子,暗示她的娇弱。
  7. 玉笙袅袅愁新:缠绵的乐声中透出新的愁绪。
  8. 夕阳依旧倚窗尘:夕阳依然照在窗前,尘埃静静落下。
  9. 叶红苔郁碧:院中红叶与碧苔的鲜艳对比。
  10. 深院断无人:深院中的孤寂,显得无人来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小靥、曲眉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女子的美丽与愁苦。
  • 拟人:夕阳、尘埃的描写,赋予自然物体以情感。
  • 对仗:如“离别泪”与“粉落”,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离别之痛、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靥:象征女子的美丽与脆弱。
  • 曲眉:暗示愁苦与思念。
  • 离别泪:象征离别带来的伤痛。
  • 翠袖:代表女子的柔弱与优雅。
  • 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靥人怜都恶瘦”中的“小靥”指什么?
    A. 小脸庞
    B. 小手
    C. 小脚

  2. 诗中提到的“玉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离别与怀念
    C. 描绘节日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比较辛弃疾的《临江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流露,但辛弃疾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细腻的柔情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