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无处著春光》

时间: 2025-01-19 13:48:34

无处著春光。

天上飞来诏十行。

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

千载周家孝义乡。

草木尽芬芳。

更觉溪头水也香。

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

准备他年昼锦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无处著春光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
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
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
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
诸郎。准备他年昼锦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光无处不在的景象,天上飞来的命令令人振奋。乡亲们欢呼雀跃,孩子们在江边欢舞,仿佛千年来周家人所传承的孝义之乡。草木繁盛,芬芳扑鼻,溪水更加清香。我在乌头门旁边,期待着来年在锦堂之日的盛况。

注释

  • 南乡子: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式。
  • :停留、存在。
  • :命令,天上的命令指代春天的气息。
  • 父老:乡里的老人。
  • 童稚:小孩子。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孝义乡:指周家所传承的孝道和义气的地方。
  • 乌头门:地名,可能与周家或诗人相关。
  • 锦堂:指装饰华丽的厅堂,象征未来的美好前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抗金英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他的词作以豪迈激昂、清新脱俗著称,是“豪放派”的代表。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人间美好情感的珍视。词中融合了对乡土情感的依恋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词人的深厚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无处著春光》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辛弃疾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开头的“无处著春光”抓住了春天的普遍性,接着描绘了乡亲们的欢呼与孩子们的舞蹈,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欢快气氛。通过“千载周家孝义乡”的描述,辛弃疾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草木尽芬芳”和“溪头水也香”,增添了自然的美感与生机,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乡村生活场景。最后一句“准备他年昼锦堂”更是流露出希望和憧憬,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乐观与坚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处著春光:春光无处不在,生机盎然。
  • 天上飞来诏十行:天上的命令如春风般传来。
  • 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乡亲们欢庆,孩子们在江边舞动。
  • 千载周家孝义乡:代代相传的孝义之乡,表现了对传统的敬意。
  • 草木尽芬芳: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充满芬芳。
  • 更觉溪头水也香:溪水更显明净,象征生命的活力。
  • 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我在乌头门旁,期待与朋友相聚。
  • 准备他年昼锦堂: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天上飞来的命令,生动形象。
  • 拟人:春光无处著,赋予春光以人的特性。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乡村的欢庆,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美德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希望、生命和美好。
  • :代表自然与乡土,构成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 草木:象征生机与繁荣,春天的活力。
  • 溪水:清澈的溪水象征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 锦堂:象征富贵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无处著春光”中的“著”字意为: A. 书写
    B. 停留
    C. 穿着

  2. 诗中提到的“千载周家孝义乡”指的是: A. 周家的传统
    B. 一种舞蹈
    C. 江边的景色

  3. “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未来的宴会
    B. 朋友的聚会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虽有差异,前者豪放激昂,后者细腻婉约,但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