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题西宁长春寺》

时间: 2025-01-19 20:00:19

弯头锦石似天屏。

斜对寺门青。

人家尽在芙蓉瓣,恨苍翠、沾湿窗棂。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镇日共松亭。

天然生就白云城。

万嶂绕空冥。

春归此地无人见,尽花气、薰煞仙灵。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缓步过前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 题西宁长春寺
作者:屈大均 〔明代〕

弯头锦石似天屏,
斜对寺门青。
人家尽在芙蓉瓣,
恨苍翠沾湿窗棂。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
镇日共松亭。
天然生就白云城,
万嶂绕空冥。
春归此地无人见,
尽花气薰煞仙灵。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
缓步过前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画面,弯曲的石头像天幕一样,寺门的青色景象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人家隐匿在芙蓉花瓣之下,令人惋惜的是翠绿的植物沾湿了窗棂。花还未完全盛开,鸟儿却多得有名字,整日与松树亭子相伴。这里天然地形成了一个白云环绕的城堡,四周高山耸立,空中似乎没有边际。春天的到来在这里无人察觉,花香重重使得神仙的灵气都为之窒息。香雨渐渐消散,明亮的月亮频频升起,诗人缓步走过水边。

注释

  • 弯头锦石:指形状弯曲的美丽岩石。
  • 似天屏:像天幕一样的屏障。
  • 芙蓉瓣:指荷花的花瓣。
  • 恨苍翠:惋惜翠绿的植物。
  • 窗棂:窗框。
  • 禽多有姓:指鸟类繁多且各有名。
  • 松亭:松树下的亭子。
  • 白云城:比喻如白云般的仙境。
  • 薰煞:形容花香浓郁,令人陶醉。
  • :水边的小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9年—1643年),字宗愈,号陶庵,明代诗人、散文家。屈大均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屈大均游历西宁长春寺时,寺庙的宁静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美丽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灵性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屈大均的《一丛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长春寺的幽静和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开头以“弯头锦石似天屏”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石头的形状与天幕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人家尽在芙蓉瓣”展现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仿佛人们的生活也融入了花的世界中。

诗中反复提到自然的气息和生机:“花半未名,禽多有姓”,不仅描绘了花朵的娇美和鸟类的生动,也暗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通过“春归此地无人见,尽花气薰煞仙灵”表达了他对春天来临的无奈与遗憾,尽管春天带来了美丽的花香,却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呼应,层次分明,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弯头锦石似天屏:描绘了弯曲的美丽岩石像天幕一样的景象,暗示出自然的壮丽。
  2. 斜对寺门青:寺门的青色与自然景色相呼应,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3. 人家尽在芙蓉瓣:人们的生活隐匿在如花瓣般的环境中,表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4. 恨苍翠沾湿窗棂:惋惜翠绿的植物湿润了窗框,表达出一种温柔的忧伤。
  5.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花朵尚未完全盛开,鸟儿多得有名,描绘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6. 镇日共松亭:指人们整日与松亭相伴,展现了闲适的生活状态。
  7. 天然生就白云城:自然生成的景观如白云般的仙境,强调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8. 万嶂绕空冥:四周高山环绕,表现出空灵与深邃。
  9. 春归此地无人见:春天的到来无人察觉,表达孤独的感受。
  10. 尽花气薰煞仙灵:花香浓郁,令人陶醉。
  11.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香气与雨水渐渐消散,明月频现,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12. 缓步过前汀:诗人缓步走过水边,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似天屏”)、拟人(“禽多有姓”)、对仗(“香雨渐消,频生皓月”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春天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淡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坚韧。
  • 芙蓉瓣:象征着纯洁和美丽的人居环境。
  • 苍翠:象征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繁茂。
  • 白云城: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超凡脱俗的境界。
  • 香雨: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灵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弯头锦石”指的是: A. 山峰
    B. 岩石
    C. 水流

  2. “人家尽在芙蓉瓣”的意思是: A. 人们生活在花瓣下
    B. 人们生活在城市中
    C. 人们生活在山里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春天的欢庆
    B. 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景与人居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屈大均《一丛花》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美景,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但屈大均更强调人文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屈大均诗词集》
  • 《明代诗歌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