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泊舟枫桥□□有感》
时间: 2025-01-06 11:2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云如雾。送晚来几点,菰蒲凉雨。林影皴红,潭痕渲翠,做弄秋光如许。怅行踪无定,系一叶扁舟沙渚。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凝伫。天已暮。露柳霜莲,秋满枫桥路。弦响枨枨,蜡光隐隐,隔院谢娘眉妩。歌声留不住,又化作水烟飞去。凄凉意,算者般情味,綵毫难赋。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飘着薄云,像雾霭般轻柔。傍晚时分,雨点轻轻落下,菰与蒲在凉风中摇曳。树影映红了水面,波痕渲染着翠绿,似乎在调皮地玩弄着秋日的光影。心中惆怅,行踪无定,停泊在沙滩上的小舟,仿佛只有我一人。谁会陪伴我呢?在芦苇深处,有一行睡觉的白鹭静静伫立。天色已晚,露水浸润着柳树,霜打的莲花,使枫桥的路充满了秋意。琴声轻轻响起,蜡烛的光影隐隐约约,隔着院子,谢娘的眉眼妩媚动人。歌曲的余音留不住,转瞬间化作水中的烟雾悄然消逝。那凄凉的情感,似乎是那样的难以言表,让我感到难以用笔墨来描绘。
注释
- 微云如雾:形容天空中的薄云轻柔如雾。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于湿地。
- 林影皴红:树影在水面上映出红色的光影。
- 潭痕渲翠:水波荡漾,涟漪映出翠绿色。
- 扁舟:小船。
- 芦花深处:芦苇丛中的深处。
- 谢娘:古代女子的代称,可能指代某位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芳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某个秋日傍晚,舟泊于枫桥,感受到秋季的孤独与凄凉,结合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诗的开头描绘了微云、凉雨、林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随着情境的深入,诗人从自然景色转向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行踪无定的惆怅。
“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孤舟中对伴侣的渴望,渴望有一个可以分享此刻的人。而“歌声留不住,又化作水烟飞去”,则以水烟的轻盈表达了时间的无常与感情的流逝,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主题。
整首诗在自然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孤寂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云如雾:描绘了天色昏暗,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送晚来几点,菰蒲凉雨:细致描写了傍晚降临时的情景,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 林影皴红,潭痕渲翠: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美。
- 怅行踪无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流露出孤独感。
- 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渴望伴侣的情感,通过对静谧的自然描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进行对比,如“歌声留不住”。
- 拟人:通过“做弄秋光”使秋光具有了情感。
- 对仗:如“露柳霜莲”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云:象征着轻柔、朦胧的感情。
- 菰蒲: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扁舟:象征孤独的旅行者,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 芦花:象征着空灵与孤独。
- 歌声: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几种?
- A. 山水
- B. 微云、凉雨、林影
- C. 花鸟
-
“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歌声”最终变成了什么?
- A. 风
- B. 水烟
- C. 烟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将本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都是在描绘夜晚景色,但杨芳灿的作品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侧重于历史的回顾与豪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