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塘畔》
时间: 2025-01-14 18:0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闻步屧响长廊。挟瑟更笙簧。吴娘暮雨萧萧曲,冶歌好转更凄凉。小立徘徊,何人倚伴,衫袖一时香。胜游莫说碧鸡坊。疏柳绿成行。截湖小艇横帆去,待清晓露上荷塘。塘畔小楼,菜羹蒸饼,不道似维扬。
白话文翻译:
微微听到鞋子在长廊上走动的声音,手中夹着瑟,声音更显得清雅。吴娘在暮雨中弹唱着萧瑟的曲调,美妙的歌声转眼又显得凄凉。我在小路上踱步徘徊,身边没有人相伴,衫袖轻轻摇曳,散发出一阵香气。别再说我游玩不如碧鸡坊的美景,稀疏的柳树已经绿成行。湖边的小船已经扬帆离去,等待着清晨的露水洒落在荷塘上。塘边的小楼里,菜羹蒸饼的香气四溢,竟然想起了维扬的美好。
注释:
- 步屧:指鞋子走动的声音。
- 挟瑟:夹着瑟,一种古乐器。
- 吴娘:指代在江南地区唱歌的女子。
- 碧鸡坊:指代风景如画的场所。
- 维扬:指扬州,著名的水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主要生活在江苏一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江南水乡的景色为题材,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塘畔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一丛花 塘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人文情怀。开头以“微闻步屧响长廊”引出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通过“挟瑟更笙簧”表达了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诗中的“吴娘暮雨萧萧曲”,不仅描绘了唱歌女子的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凄凉。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徘徊、香气等细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孤独的感慨。最后以“塘畔小楼,菜羹蒸饼”收束,虽提到简单的生活,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显示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闻步屧响长廊:轻微听到鞋子在长廊的声音,暗示到达的轻盈与安静。
- 挟瑟更笙簧:手中夹着瑟,乐声更显得清雅,描绘音乐与环境的和谐。
- 吴娘暮雨萧萧曲:吴娘在雨中唱曲,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 冶歌好转更凄凉:美妙的歌声变化使情感更显悲凉。
- 小立徘徊,何人倚伴:徘徊的小立无伴,表达了孤独感。
- 衫袖一时香:衣袖轻轻摇动,香气四溢,暗示着青春的气息。
- 胜游莫说碧鸡坊:不必再说游玩的乐趣,意在隐喻内心的失落。
- 疏柳绿成行:稀疏的柳树已绿,体现春天的生机。
- 截湖小艇横帆去:小船已扬帆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待清晓露上荷塘:等待清晨的露水,描绘出自然的宁静。
- 塘畔小楼,菜羹蒸饼:小楼旁的美食,反衬出人间烟火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冶歌好转更凄凉”,通过音乐反映情感。
- 对仗:如“菜羹蒸饼”,工整对仗,增加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深情追忆,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步屧:象征着轻盈的行走和宁静的心境。
- 瑟与笙:象征着音乐的优美与江南的文化底蕴。
- 吴娘:代表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与感性。
- 荷塘: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诗意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瑟
C. 笙
D. 二胡
答案:B -
诗歌中“胜游莫说碧鸡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期待
C. 怀念
D. 愤怒
答案:C -
诗中描绘的水乡景色主要是在哪个地区? A. 江南
B. 北方
C. 西南
D. 东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曾廉的《一丛花 塘畔》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琐碎,而《春望》则体现了更为宏大的历史感与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谱》
-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