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重九日堆菊山一座,作此赏之》

时间: 2025-01-19 19:55:08

西风瑟瑟又重阳。

抚景感苍凉。

故堆丛菊山层叠,把秋色、装点春光。

得伴花吟,纵无客饮,相对亦徜徉。

莫嫌清瘦自能香。

老圃几经霜。

不趋炎热偏趋冷,年来也、一样心肠。

晚节同坚,孤芳独赏,有骨傲何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
重九日堆菊山一座,作此赏之
作者: 潘榕 〔清代〕

西风瑟瑟又重阳。
抚景感苍凉。
故堆丛菊山层叠,
把秋色装点春光。
得伴花吟,纵无客饮,
相对亦徜徉。
莫嫌清瘦自能香。
老圃几经霜。
不趋炎热偏趋冷,
年来也一样心肠。
晚节同坚,孤芳独赏,
有骨傲何妨。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又到了,西风冷冷,景色让人感到苍凉。我堆起层层堆菊,装点了这秋日的风光。虽然没有客人来饮酒,但与花相对,心中也感到畅快。不要嫌弃我的菊花清瘦,它依然芬芳。老园子经过几次霜打,依然不畏寒冷,年复一年,心境依旧。晚年的节操如菊花般坚贞,独自欣赏孤傲的花朵,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常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西风瑟瑟:形容秋天的寒风,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丛菊:指菊花的堆叠。
  • 老圃:指老旧的花园。
  • 晚节:晚年保持的节操和品格。

典故解析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登高习俗,寓意长寿与吉祥。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节操结合,成为文人墨客抒情的重要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榕,清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常带有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重阳节时,诗人感怀秋意,借菊花抒发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菊花的高洁。开篇的“西风瑟瑟又重阳”设定了清冷的氛围,迅速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层叠与芬芳,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感。尽管环境的寒冷与凋零,菊花的清香与坚韧却让人感到生命的力量。诗中提到的“老圃几经霜”,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流逝,但即使经历了风霜,内心的坚韧依旧不变。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对孤独的欣赏,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坚定追求,富有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瑟瑟又重阳:秋风萧瑟,重阳节来临,环境的寒冷与节日的氛围形成对比。
  2. 抚景感苍凉:面对秋景,诗人内心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情绪。
  3. 故堆丛菊山层叠:故意堆积菊花,映衬出秋天的景色。
  4. 把秋色装点春光:菊花的美丽使得秋天的景色如春天般生机勃勃。
  5. 得伴花吟,纵无客饮:即使没有客人陪伴,依然能享受花的美好。
  6. 相对亦徜徉:与菊花相对,心灵自由自在。
  7. 莫嫌清瘦自能香:不要嫌弃菊花的清瘦,它依然有香气。
  8. 老圃几经霜:老花园经历了几次霜打。
  9. 不趋炎热偏趋冷:不向炎热的夏天靠拢,而是偏向寒冷的秋冬。
  10. 年来也一样心肠: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的情感依旧如昔。
  11. 晚节同坚,孤芳独赏:晚年保持着坚贞的节操,独自欣赏菊花。
  12. 有骨傲何妨:有自己的骨气与傲气,又何妨呢?

修辞手法

  • 比喻:菊花象征着人的品格和坚韧。
  • 拟人:菊花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它的赞美。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品格的追求。诗中蕴含着对孤独的欣赏与坚贞的信念,展示了秋天的悲凉与菊花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坚贞、清高,代表文人追求的理想。
  • 西风:代表秋天的萧瑟,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苍凉的情感。
  • 重阳:象征着长寿与吉祥,寄托了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2. 诗中提到的“莫嫌清瘦自能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外界的抱怨
    B. 对菊花的赞美
    C. 对生命的无奈

  3. 诗人在重阳节的心态是怎样的?
    A. 愉快
    B. 伤感
    C. 坚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写秋日的景象,但更多地关注于对家人的思念。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强调了节日的团聚与思念,两者都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