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时间: 2025-01-14 12:1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
作者: 梁启勋 〔清代〕
尊前谁唱短因缘。
轻帻倚婵娟。
眉儿学得新宫样,
画堂上银烛高悬。
玉树后庭,
霓裳水调,
和泪肆华筵。
繁弦急管舞蹁跹。
翠袖落双缠。
天涯留得琵琶在,
意惆怅闲话龟年。
愁值乱离,
惊残双鬓,
回首望烽烟。
白话文翻译
在酒席上,谁在唱那短暂的因缘故事?
轻纱拂面,倚靠在月光下的婵娟。
年轻的眉妆学着新宫女的样子,
画堂之中,银烛高悬,光芒四射。
玉树后院,霓裳羽衣,
伴着泪水,肆意欢宴。
繁弦急管,舞姿翩翩。
翠袖轻扬,双双缠绕。
天涯海角,琵琶依旧在,
心中惆怅,闲聊着岁月如龟。
愁苦因离乱而生,双鬓已经斑白,
回首望去,战火烽烟依旧。
注释
- 因缘:指缘分、关系,常用于形容短暂或不完美的情感。
- 轻帻:轻薄的头巾,古时女子常用。
- 婵娟: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月亮的清丽。
- 银烛:古代的蜡烛,用银装饰,象征光明与奢华。
- 霓裳水调:形容华丽的服饰与优雅的乐曲。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烽烟:指战争的烟火,象征动荡不安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勋,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一丛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愁别绪的感慨。开头几句用轻松的语气描绘了一场欢宴,唱歌的女子、华丽的装扮和明亮的烛光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入对离别与愁苦的思考,琵琶的意象更是将此情此景推向高潮。诗中运用繁弦急管与翠袖双缠等意象,揭示了表面的欢愉下隐藏的离愁别绪。整首诗在轻快的旋律与深沉的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尊前谁唱短因缘:提问的语气引导读者进入场景,营造出一种期待感。
- 轻帻倚婵娟:通过轻纱与月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 眉儿学得新宫样:描绘女子的妆容,表现出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 画堂上银烛高悬:描绘宴会场景的奢华与光明。
- 玉树后庭,霓裳水调:将美丽的音乐与舞蹈引入,进一步丰富画面。
- 和泪肆华筵:泪水与欢宴并存,揭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繁弦急管舞蹁跹:描绘舞蹈的优雅与活力。
- 翠袖落双缠:通过衣袖的动感,表现出舞者的灵动与美丽。
- 天涯留得琵琶在:将琵琶的意象作为情感的载体,传达离愁别绪。
- 意惆怅闲话龟年: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 愁值乱离,惊残双鬓:描绘因离别而生的愁苦与白发的无奈。
- 回首望烽烟:最终回望过去的战火,象征着对动荡历史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琵琶”作为离愁的象征。
- 对仗:如“繁弦急管”与“翠袖落双缠”,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赋予物象以情感,如“和泪肆华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欢宴与离愁展开,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虽有瞬间的欢愉,却也难掩离别的苦涩,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着离愁与思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银烛:象征着繁华与奢华,反映出宴会上人们的享乐。
- 霓裳:代表着美丽与优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 fleeting nature (短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尊前谁唱短因缘”中“因缘”指的是: A. 长久的关系
B. 短暂的缘分
C. 亲密的友谊
D. 亲情 -
诗中“翠袖落双缠”意指: A. 舞者的衣袖轻盈
B. 友人的离别
C. 家人的团聚
D. 烽烟四起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刻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追求。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朴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