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于窦六郎宅宴》

时间: 2025-01-01 15:19:27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

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

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
骆宾王 〔唐代〕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
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
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风云中有着默契,转瞬之间心灵的享受便能相同。
情意已尽,深厚的交情结合在一起,神灵的追求与世俗的牵绊都已虚空。
草丛里带着消散寒气的绿意,花枝上绽放着夜晚的红色。
唯有将心境澹然如水,长久地向古人致敬,保持那份风范。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风云契:指远距离的风云间有了默契。
  • 一朝心赏同:指在某一时刻心灵的欣赏是相同的。
  • 意尽深交合:情感的意趣已尽,交情深厚地结合在一起。
  • 神灵俗累空:形容神灵的追求与世俗的牵绊都变得虚无了。
  • 草带销寒翠:草木带着消散寒意的翠绿。
  • 花枝发夜红:花枝在夜间绽放出红色。
  • 澹若水:心境如水般清澈宁静。
  • 长揖古人风:向古代的风范长久致敬。

典故解析:

  • 本诗借用古典意象,表达对友谊与自然的感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19年-约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和出色的骈文技艺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初秋,作者在友人的宅邸宴饮,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人风范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与心灵的契合。开头两句便以“千里风云契”和“一朝心赏同”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默契,仿佛即使身处千里之外,心灵的共鸣依然存在。接下来的“意尽深交合”更是强调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明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彼此的灵魂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诗中对草木的描写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草带着消散寒意的翠绿,花枝在夜间盛放的红色,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感觉,这种自然的美景映衬了人际关系中的和谐美好。最后两句“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则回归到内心世界的宁静,诗人希望能如水般清澈,长久地保持对古人风范的敬仰,这不仅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风云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仍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
  2. 一朝心赏同:在这一次的相聚中,彼此的欣赏和理解达到了一致。
  3. 意尽深交合:情感的交流已达到极致,两人的心灵深处紧密相连。
  4. 神灵俗累空:抛开世俗的牵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5. 草带销寒翠:描绘了秋季草木的生机,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6. 花枝发夜红:夜晚的花朵绽放出红色,增添了秋夜的浪漫。
  7. 唯将澹若水:强调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8. 长揖古人风:向古代文化和风范致敬,表达对传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诗句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 通过意象的丰富描绘,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宁静的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云: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但同时也暗示着心灵的默契。
  • 草木:代表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自然之美。
  • :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古人风:象征着传统与智慧,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里风云契”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远离的朋友之间没有联系
    • B. 朋友之间心灵相通
    • C. 诗人与自然无关
    • D. 诗人对古人不屑一顾
  2. 诗中提到的“草带销寒翠”是用来描绘哪一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向古人致敬
    • B. 对古人产生怀疑
    • C. 不再关注过去
    • D. 追求世俗的繁华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了友谊与孤独的对比,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骆宾王与杜甫:骆宾王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骆宾王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