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时间: 2024-12-29 18:58:50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秋天,夜幕已然降临,一枝秋蝉在此安静栖息。
隐秘的榆树并不劝诫楚国,柳树的鸣叫与潘江的悲歌各自不同。
我在这分离的形态中,轻轻妆点着薄薄的鬓发,镂刻的影子装点着高耸的冠冕。
我自怜那疏影已然断绝,寒冷的树林在傍晚的风中吹拂着凉意。

注释:

  • 九秋:指农历九月,秋季的深秋时节。
  • 聊暂安:暂时安静地停留。
  • 隐榆:隐蔽的榆树,暗含不被人重视的存在。
  • 谏楚:劝诫楚国,指古代的楚国,在这里暗指无能为力的劝告。
  • 噪柳:柳树鸣叫,形容秋蝉的鸣叫声。
  • 异悲潘:与潘江的悲歌不同,潘江是古代诗人,代表一种悲伤的情绪。
  • 分形妆薄鬓:通过分开的形态来轻轻妆点鬓发。
  • 寒林夕吹寒:寒冷的树林在傍晚的风中吹拂,营造冷清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骈俪的文采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秋天的意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秋季,诗人心境与秋天的景色相融合,通过写秋蝉表达深沉的孤独与感伤,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冷寂与孤独。诗中的秋蝉是秋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开头的“九秋行已暮”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悬念,暗示着秋天的终结。

在诗中,骆宾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氛围。榆树与柳树的对比,既表现出环境的宁静,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自怜疏影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令人感同身受。诗人通过对秋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和孤独。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秋行已暮:深秋时节的夜幕降临,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一枝聊暂安:秋蝉在此刻找到一处安静的栖息之地,表达出一种短暂的宁静。
    • 隐榆非谏楚:榆树的存在却无人关注,暗示孤独。
    • 噪柳异悲潘:柳树的声音与古诗中潘江的悲歌迥然不同,表现出对比。
    • 分形妆薄鬓:通过妆饰薄鬓,表达对美的追求与脆弱的生命。
    • 镂影饰危冠:影子的装饰与高冠的对比,暗示着身份与生命的脆弱。
    • 自怜疏影断:对自己孤独的怜惜,感受到生命的断裂。
    • 寒林夕吹寒:苍凉的秋风吹拂,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蝉象征生命的短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呈现出一种伤感的情绪。

意象分析:

  • 秋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带来孤独的感受。
  • 榆树与柳树:对比,体现环境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寒林:象征冷清与孤独,营造出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自怜疏影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孤独
    • D. 满足
  3. 诗中提到的“隐榆非谏楚”中的“隐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无人关注的事物
    • C. 一种劝告
    • D. 历史典故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骆宾王的《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显洒脱,而骆宾王则更显沉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骆宾王与唐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