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宴》

时间: 2025-01-01 14:19:15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

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

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
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
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日宴会的欢乐场景。诗人称呼自己与两三位朋友在此欢聚,仿佛只需花费一百文钱就能享受美好的时光。大家对袁公的赏赐感到欣喜,心中充满了欢乐,仿佛天上也在为他们庆祝。酒杯满溢,温暖的炭火在炉中熊熊燃烧。此时此刻,无需去攀摘桂树,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好的聚会中,留连忘返。

注释:

  • 二三物外友:指的是几位朋友,这里强调的是朋友间的亲密与温馨。
  • 一百杖头钱:古代钱币的单位,表示这次聚会的花费非常少。
  • 赏洽袁公地:袁公是指袁氏家族,可能是指宴会的主办者或受邀者。他的赏赐让聚会更加愉快。
  • 情披乐令天:比喻心情愉悦,像是天上的音乐在为他们奏响。
  • 促席鸾觞满:席间的酒杯像鸾凤一样满溢,形象地描绘了丰盛的饮酒场面。
  • 当炉兽炭然:炉中炭火正旺,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何须攀桂树:不需要去攀摘桂花树,暗示宴会的愉悦和满足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4年),字观光,号冬梅,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作的清丽和自然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人生和游子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冬日宴》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冬日聚会中,借助对友谊和欢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冬日宴》是一首描写冬日聚会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欢聚的愉悦。整体上,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宴会的热烈氛围,表现出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中对温暖的渴望与享受。诗中的“二三物外友”让人感受到亲友相聚的温馨,而“一百杖头钱”则透露出这种聚会的简单与随意,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而非物质的繁华。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袁公的恩惠,心情愉悦,仿佛整个天宇都在为他们的欢聚而欢笑。接下来的“促席鸾觞满”,通过“鸾觞”这一美好意象,进一步渲染出酒杯满溢、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句“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更是点出聚会的快乐与满足,暗示着即使没有其他的追求,只要有朋友在身边,生活就是美好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唐代人们对友情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三物外友:描写聚会的亲密友人,强调友情的可贵。
  • 一百杖头钱:强调聚会的轻松和低廉的花费,体现生活的简朴。
  • 赏洽袁公地:引入主办者的慷慨,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 情披乐令天:形象化地表现出欢乐的情感,暗示自然也为之欢庆。
  • 促席鸾觞满:描绘聚会饮酒的场面,让人感受到热烈。
  • 当炉兽炭然:增加了温暖的意象,体现冬日的温馨。
  • 何须攀桂树:表达对当下快乐的珍惜,暗示无需追求其他。

修辞手法:

  • 比喻:“情披乐令天”使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欢乐的情感如同天上的乐曲。
  • 对仗:全诗语言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在寒冷的冬日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欢乐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情和人际关系。
  • :象征欢聚与分享。
  • 炉火:象征温暖与安逸。
  • 桂树:象征高洁与追求,反衬聚会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冬日宴》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骆宾王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二三物外友”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同事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友情与生活的热爱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骆宾王的《冬日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描绘了人际交往的温情,但《冬日宴》更突出生活的简朴与欢乐,而《琵琶行》则更注重情感的深沉与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