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雉堞巍然岁月长,古今知阅几兴亡。
吴王殿里笙歌罢,炀帝城边草木荒。
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风月渡江忙。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大的城墙巍峨耸立,见证了漫长岁月的变迁,历经了多少兴亡。吴王的宫殿里已无笙歌声,炀帝的城边草木已荒芜。远处,万里烟霞急速归去,一川的风月在江面上忙碌流转。
注释:
- 雉堞:古代城墙上的一种防御工事,意指巍然屹立的城墙。
-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王,代表着一个繁荣的历史时期。
-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奢华和荒淫著称。
- 烟霞:指山水之间的云雾和霞光,常用来描绘自然美景。
- 渡江:指过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致隆(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古风和抒情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登铁瓮城》写于胡致隆游览古城铁瓮城时,感慨历史的变迁与沧桑,作品中表现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及对现状的感慨。铁瓮城作为古代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诗歌鉴赏:
《登铁瓮城》以其深远的历史感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首句“雉堞巍然岁月长”用巍峨的城墙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反映出古代城池的沧桑与伟大。接下来的“古今知阅几兴亡”,则引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表现了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吴王和炀帝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揭示了繁华与荒凉的对立,既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如今的荒芜,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两句“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风月渡江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急迫感,仿佛风月都在为历史的流转而忙碌。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由感慨转向对自然的沉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雉堞巍然岁月长:高大的城墙巍然屹立,象征着历史的久远。
- 古今知阅几兴亡:古往今来,不知经历了多少兴盛与衰败。
- 吴王殿里笙歌罢:吴王时期的繁华已然消逝,殿堂内再无笙歌声。
- 炀帝城边草木荒:炀帝时代的辉煌亦已成为历史,城边的草木已然荒芜。
- 万里烟霞归洞急:远处的烟霞急速归去,寓意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一川风月渡江忙:一川的风景与月色在江水中流转,象征着大自然的永恒与历史的流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王殿里笙歌罢,炀帝城边草木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现力度。
- 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风景的流转,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古城的沧桑与自然景观,表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哲理认知,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墙: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笙歌:代表着繁华与欢乐的过往。
- 草木:象征着荒凉与衰败。
- 烟霞: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时间的流逝。
- 风月:象征着永恒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雉堞”指什么? A. 城墙
B. 山峰
C. 河流
D. 庭院 -
吴王和炀帝的对比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富裕与贫穷
B. 繁华与荒凉
C. 战争与和平
D. 诗歌与音乐 -
诗中“万里烟霞归洞急”意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生活
D. 战争的结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登铁瓮城》的“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风月渡江忙”都表现了对自然与时光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后者则通过古城的衰败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