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拱辰太尉挽辞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28:39

童年已切耆英慕,壮岁初陪后乘游。

卫幕櫜弓皆广建,梁筵进牍并枚邹。

云台生面丹青古,马鬣新封草木秋。

是事公应付蜩甲,苍霞谁见揖浮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拱辰太尉挽辞二首 其二
作者: 晁补之

童年已切耆英慕,
壮岁初陪后乘游。
卫幕櫜弓皆广建,
梁筵进牍并枚邹。
云台生面丹青古,
马鬣新封草木秋。
是事公应付蜩甲,
苍霞谁见揖浮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拱辰太尉的怀念与感慨。诗人回忆童年时对年长者的崇敬,壮年时与王太尉一同游历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卫幕和櫜弓象征着王太尉的威武与成就,梁上的筵席则是对他高人一等的礼遇。云台的丹青与马鬣的草木,描绘出岁月的流逝,感叹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以苍霞与浮丘的比喻,表达对王太尉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注释

  • 耆英:年长者,指有学识和地位的人。
  • 卫幕、櫜弓:指军队的防卫和武器,象征着王太尉的军事才能。
  • 梁筵:指宴席或盛会,表示对王太尉的礼遇。
  • 云台:古代的高台,常用于观赏风景。
  • 丹青:古代绘画,象征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 蜩甲:指蜩声或战甲,暗示着王太尉的威望。
  • 苍霞、浮丘:比喻自然景象,表达对王太尉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宋代诗人,字允恭,号皓月,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风格清新而不失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拱辰去世后,反映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及对其生平事迹的尊敬,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王拱辰太尉的怀念之情。首联以“童年已切耆英慕”开篇,直接点出对年长者的崇敬,表现了诗人对王太尉的崇拜与尊重。接下来的“壮岁初陪后乘游”,不仅展示了与王太尉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诗中提到的“卫幕櫜弓”与“梁筵进牍”,不仅展现了王太尉的军事成就,也体现了社会对他的尊重与高看。在“云台生面丹青古,马鬣新封草木秋”两句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寄托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苍霞谁见揖浮丘”,以苍霞与浮丘作为隐喻,表达了对王太尉的深切怀念,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童年已切耆英慕:童年时期我已对年长的智者产生了深厚的敬仰之情。
  • 壮岁初陪后乘游:壮年时,我开始跟随他一起游历,享受生活。
  • 卫幕櫜弓皆广建:在他治理下,军队的防御和武器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 梁筵进牍并枚邹:在宴会上,我看到对他的文书和礼遇,显示出他的重要地位。
  • 云台生面丹青古:云台上古老的画作,象征着文化的积淀。
  • 马鬣新封草木秋:马鬣的变化和秋天的景象,暗示着岁月和季节的变迁。
  • 是事公应付蜩甲:这些事情他应当能应对,象征他的能力。
  • 苍霞谁见揖浮丘:在苍霞下,谁能看到他向浮丘致敬,表现出对他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霞”与“浮丘”,用自然现象隐喻人事。
  • 对仗:如“卫幕櫜弓”与“梁筵进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云台、丹青等意象,象征文化与历史的积累。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王拱辰太尉的回忆,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人生无常的感叹,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英:象征智慧与经验的积累。
  • 卫幕、櫜弓:代表军事力量与成就。
  • 云台、丹青:象征文化传承与艺术价值。
  • 苍霞、浮丘:代表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童年已切耆英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年长者的敬仰
    • B. 对童年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2. “卫幕櫜弓皆广建”中的“卫幕”指的是什么?

    • A. 军事防御
    • B. 宴席
    • C. 文化传承
  3. 诗的最后一句“苍霞谁见揖浮丘”的含义是?

    • A. 对王太尉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晁补之《挽辞》:两者均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感慨,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晁补之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