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拱辰太尉挽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8:24:14

贾山辞赋妙升堂,十八高名擅洛阳。

遭主圣人千载事,济时贤献万夫望。

已加坛上将军钺,未促齐中相国装。

曾有新诗介眉寿,悲歌何忍送归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山辞赋妙升堂,
十八高名擅洛阳。
遭主圣人千载事,
济时贤献万夫望。
已加坛上将军钺,
未促齐中相国装。
曾有新诗介眉寿,
悲歌何忍送归墙。

白话文翻译:

贾山的辞赋在高堂之上格外出色,
他在洛阳的名声如同十八般武艺般显赫。
经历了圣明君主千年的历史,
如今他被众人所仰望,成为人才的代表。
他已经获得了将军的权杖,
却还未能担任相国的职位。
他曾写过新诗祝愿眉寿,
而我怎能忍心用悲歌送他离去呢?

注释:

  • 贾山:指贾谊和王粲,常被后人并称,代表了辞赋的高峰。
  • 高名:高大的名声或声望。
  • 遭主圣人:经历了明主的治理。
  • 济时贤献:指在关键时刻献身于国家,成为众人所仰望的人。
  • 坛上将军钺:指在祭坛上受到将军权杖的授予。
  • 齐中相国装:指在齐国担任相国的职位。
  • 介眉寿:祝愿长寿,常用于庆祝诗中。
  • 悲歌何忍送归墙:用悲伤的歌曲送别他,心中不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0年),字用之,号志道,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多具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拱辰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的怀念与敬仰。王拱辰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为国家贡献良多,诗中流露出对其逝去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此诗以王拱辰为题,蕴含了深厚的哀思。开篇通过“贾山辞赋妙升堂”引入,既展示了王拱辰的文采与成就,也象征着他在文化上的地位。接着“十八高名擅洛阳”则强调了他在洛阳的声望,借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其影响力。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王的追念,提到“遭主圣人千载事”,可见王在历史长河中为国所做的贡献。

后半部分提到“已加坛上将军钺”,显示出王的地位与荣耀,然而“未促齐中相国装”却隐含了未能达到更高的政治理想,夹杂着对其未尽之志的惋惜与哀痛。最后的“悲歌何忍送归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难以割舍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通过对王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人才的珍惜与对逝者的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贾山辞赋妙升堂:贾谊和王粲的辞赋在高堂显得格外出色,暗示王拱辰的文学成就。
  2. 十八高名擅洛阳:形容他在洛阳的声望如同十八般武艺般出众。
  3. 遭主圣人千载事:体现了他在历史长河中为国服务的经历。
  4. 济时贤献万夫望:彰显了他作为贤者受到众人的期望与仰慕。
  5. 已加坛上将军钺:表明他已获得高官厚禄,象征着荣耀与尊重。
  6. 未促齐中相国装:尽管地位显赫,但仍未能达到更高的政治理想,让人感到惋惜。
  7. 曾有新诗介眉寿:提到曾经写过祝寿的新诗,显示出他文人的气质。
  8. 悲歌何忍送归墙: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悲痛,令人感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贾山辞赋”与“十八高名”,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十八高名”比喻王的才华横溢,意在强调其突出地位。
  • 排比:整首诗通过排比的方式,层层递进,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拱辰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珍惜以及对逝者的哀痛,同时也揭示了对未能实现更高理想的惋惜。通过对比王的成就与未竟事业,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贾山:象征着文学的辉煌与成就。
  • 高名:表示声望与地位。
  • 将军钺:象征权力与荣誉。
  • 悲歌:代表哀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山”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贾谊和王粲
    B. 贾宝玉和林黛玉
    C. 贾政和王夫人
    D. 贾探春和王熙凤

  2. 诗中“已加坛上将军钺”是指什么? A. 诗人的梦想
    B. 王拱辰获得的权力与荣誉
    C. 王拱辰的诗作
    D. 赞美朋友的诗句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惋惜与哀痛
    C. 愤怒
    D. 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邃。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主题不同,但也反映了对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