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9 15:17:53

花朝寒食偏相遇,只难遣、人离绪。

燕子宵长谁与度。

剩脂钿合,断金裙带,题遍伤心句。

听残玉笛无归路,却恐屏山易春暮。

月上重门香一缕。

梨花栏角,绿弦风细,帘影深深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二首 其二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花朝寒食偏相遇,只难遣人离绪。
燕子宵长谁与度。
剩脂钿合,断金裙带,题遍伤心句。
听残玉笛无归路,却恐屏山易春暮。
月上重门香一缕。
梨花栏角,绿弦风细,帘影深深处。

白话文翻译:

在花朝和寒食这两个节日重合的日子里,心中只觉得难以摆脱离愁别绪。
夜里,燕子飞翔,谁能与我共度这漫长的夜晚呢?
剩下的脂钿合和断金裙带,题写满了伤感的诗句。
听着那残余的玉笛声,我找不到归路,只怕屏山的春天也会迅速逝去。
月亮升起在重重的门上,散发着一缕香气。
梨花在栏杆的角落,微风轻拂着绿弦,帘影在深深的地方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朝:指花朝节,春天的节日。
  • 寒食:指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 燕子: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脂钿合:一种装饰性的合,含有感伤的情愫。
  • 金裙带:金色的裙带,象征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 屏山:指屏风山,寓意隐秘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花朝”和“寒食”都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机,但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伤感。燕子飞回代表着春天的希望,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交融。

创作背景
《青玉案二首》是李慈铭在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相交织时创作的,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和节日的描绘,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开篇提到的“花朝寒食”二节的相遇,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节日的欢愉。然而,诗人却感到难以摆脱的离愁别绪,表现出一种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燕子宵长谁与度”一句,展现了夜晚的漫长与孤独,燕子的出现虽是春天的象征,却也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之感。接下来的“剩脂钿合,断金裙带”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既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也透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月上重门香一缕”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夜色的美融为一体,月光与香气交织,令人感到一种清幽的孤寂,并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柔和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欣赏、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朝寒食偏相遇:这两大传统节日的重合,引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
  • 只难遣人离绪: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无奈与困扰。
  • 燕子宵长谁与度:燕子象征春天,但与之共度的却是孤独。
  • 剩脂钿合,断金裙带:物品的残留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感。
  • 听残玉笛无归路:乐声虽美,却无归途,暗示人生的迷茫。
  • 却恐屏山易春暮:春天易逝,诗人感到时光的流逝。
  • 月上重门香一缕:月光和香气的结合,渲染出夜的氛围。
  • 梨花栏角,绿弦风细:梨花与细风,增添了春天的美好意象。
  • 帘影深深处:帘影深处的美好,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节日和自然景象与情感相联系。
  • 拟人:燕子被赋予情感,象征诗人的心境。
  • 对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失去的惋惜,折射出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燕子:象征希望与归属。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梨花:代表纯洁与美好。
  • 重门:象征封闭与隔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朝寒食”指的是哪两个节日?
    A. 春节和端午节
    B. 元宵节和重阳节
    C. 花朝和寒食节
    D. 清明和中秋节

  2. 诗中“燕子宵长谁与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愉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煜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浓烈的情感。
  • 《春望》:杜甫的作品,感叹春天与战争的对比。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与离愁的感伤,但李白更集中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而李慈铭则通过节日与自然描绘了更为复杂的情感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人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慈铭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