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往泉城获麦》
时间: 2025-01-06 10:4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逊往泉城获麦》
作者:苏辙
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颍川稻不足。
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
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入腹。
五年随俗粗得饱,晨朝稻米才供粥。
儿曹知我老且馋,触热泉城正三伏。
田家有信呼即来,亭午驱牛汗如浴。
吾儿生来读书史,不怬田间争斗斛。
今年久旱麦粒细,及半罢休饶老宿。
归来烂熳煞苍耳,来岁未知还尔熟。
百口且留终岁储,贫交强半仓无谷。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吃稻米而不吃小米,年老时在颍川稻米却不够。
人们说小麦比西川的稻米好,磨成的面粉如同白玉。
冷水淘洗槐叶,冰凉的口感令人清爽,热汤饼和羊羹暖入腹中。
五年来随俗吃粗粮,早晨用稻米煮粥充饥。
孩子们知道我年纪大了且贪吃,正值三伏,泉城的热气逼人。
田间有信召唤我即刻前往,正午驱赶牛犁田,汗水像沐浴般流淌。
我的孩子自出生就读书,不在田间争斗收成。
今年干旱小麦颗粒都很细,收成时已然不丰,老农也难以安居。
回家后只见满地的苍耳,明年还不知道能否再熟。
我家得留存一整年的储备,贫穷的交际却只有半仓的粮食。
注释
- 食稻不食粟:指年轻时只吃稻米,不吃小米,表现出对稻米的偏爱。
- 颍川:今河南省颍川,苏辙的家乡。
- 小麦胜西川:指小麦的品质比西川的稻米更好。
- 雪花落磨:形容磨面时如雪花般洁白细腻。
- 冷淘槐叶:用冷水淘洗槐树的叶子,清凉可口。
- 汤饼羊羹:指热汤和甜点,表示食物温暖人心。
- 儿曹:指孩子们。
- 三伏:夏季最热的时期。
- 田家有信:指农村的信使。
- 亭午:正午时分。
- 斗斛:指斗和斛是古代的量器,意味着收成。
- 苍耳:一种植物,常被视为杂草,表示贫穷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西川:古代指四川一带,以其稻米著称,常与小麦相对比。
- 泉城:指泉水丰富的地方,可能暗指济南,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与兄长苏轼一样,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词赋等多种文体,作品以清新、质朴著称。他的诗歌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生活艰辛,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显著。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农田丰歉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家人生活状况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诗歌鉴赏
《逊往泉城获麦》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环境下的艰辛和无奈。诗的开篇便以个人的饮食习惯引出对稻米和小麦的讨论,表达了对稻米的依赖与对小麦的期盼。接着,诗人通过对食物的描绘,传达了温暖与满足感,但随后又流露出对生活贫困的忧虑。
诗中“今年久旱麦粒细,及半罢休饶老宿”一句,直接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和农民的无奈。同时,诗人对孩子们的期望和无奈交织在一起,既希望他们能读书成才,又担忧生活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整首诗在描绘农村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食稻不食粟:表现年轻时的饮食偏好,突出对稻米的依赖。
- 老居颍川稻不足:年老时在家乡却发现稻米不足,反映生活的困境。
- 人言小麦胜西川:传达对小麦的认可和对稻米不足的无奈。
- 雪花落磨煮成玉:形象地描绘小麦磨粉后的细腻,表现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冷淘槐叶冰上齿:描写清凉食物的享受,温暖的家庭气氛。
- 汤饼羊羹火入腹:表现温暖食物的满足感。
- 五年随俗粗得饱:隐含对生活方式的无奈与妥协。
- 晨朝稻米才供粥:强调生活的贫困与对食物的渴望。
- 儿曹知我老且馋:孩子们察觉父亲的贪吃,体现亲情的温暖。
- 触热泉城正三伏:描绘炎热的夏季,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 田家有信呼即来:反映农村的信使文化。
- 亭午驱牛汗如浴:描绘农忙时的辛劳与疲惫。
- 吾儿生来读书史: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不怬田间争斗斛:体现对农业竞争的无奈。
- 今年久旱麦粒细:描述干旱对小麦的影响。
- 及半罢休饶老宿:反映农作物收成的不确定性。
- 归来烂熳煞苍耳:形象描绘贫困与生活的艰难。
- 来岁未知还尔熟:对明年收成的担忧,表现对未来的迷茫。
- 百口且留终岁储:强调储备粮食的重要性。
- 贫交强半仓无谷:直白地表达家庭的贫困,生活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花落磨”形容小麦的细腻。
- 拟人:如“儿曹知我老且馋”,赋予孩子们人性化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句之间呼应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表现出对家庭的关怀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农民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米:象征丰收与温饱。
- 小麦: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苍耳:象征贫穷与生活的困境。
- 汤饼羊羹:象征家庭的温暖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苍耳”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贫穷
- C. 幸福
- D. 美好
-
“少年食稻不食粟”中,食物的选择反映了什么?
- A. 不同的饮食习惯
- B. 年龄的变化
- C. 社会地位的变化
- D. 文化背景的差异
答案
- B. 宋代
- B. 贫穷
- A. 不同的饮食习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辙《逊往泉城获麦》与杜甫《春望》的对比: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艰难的感慨,但苏辙更侧重于农村生活的细节,而杜甫则通过国家动荡的背景展现个人的忧国忧民。
- 情感:苏辙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家庭生活的关怀与温暖,而杜甫更显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研究》
- 《苏辙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