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

时间: 2025-01-19 19:55:19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

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

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
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
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

白话文翻译:

我早已厌倦了平常的琴,不再去弹奏,偶尔试着寻觅,竟还残存一些乐曲。
黄莺在树上鸣叫,让我想起了往年,春水涌动,满是往日的痕迹。
泉水从空旷的山岩中落下,虚空的山谷应和着它的声音,佩戴的声响在清冷的殿堂里让百官感到寒意。
整夜我偷听着,却无法学会,庭院中的树木无风,月光洒满了整个轩窗。

注释:

  • 凡桐:普通的梧桐树,这里指代普通的琴。
  • 仓庚:指黄莺,一种常见的鸟。
  • 生波:涌起波浪,意指涟漪。
  • :佩戴,这里指代佩服之意,或指乐器的声响。
  • 窃听:秘密地倾听。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庭树无风月满轩”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月光洒满庭院,带着一种清幽孤独的氛围。诗中提到的“仓庚鸣树”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诗、文、词皆擅长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早期的生活阶段,反映了他对音乐的怀念与对往昔岁月的思索。诗中隐含了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音乐的怀念与对往事的追忆,情感深沉且真挚。开篇以“久厌凡桐不复弹”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平凡事物的厌倦,仿佛在暗示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仓庚鸣树思前岁”,通过黄莺的鸣叫唤起了他对往年岁月的回忆,春水的涌动又使他感受到过去的痕迹,构成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哲理的思考,泉水的落下与宫殿的冷清象征着世事的无常,而“终宵窃听不能学”则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局限性的自省。他如同在夜色中静静倾听,却无法再现那往日的乐曲,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诗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人文,情感上则体现了对时间、音乐和生命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优美与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厌凡桐不复弹”:表示对普通琴的厌倦,不再弹奏。
  • “偶然寻绎尚能存”:偶尔探索,仍能找到些许旧曲。
  • “仓庚鸣树思前岁”:黄莺鸣叫,引发对往年岁月的思念。
  • “春水生波满旧痕”:春水涌动,唤醒过去的记忆。
  • “泉落空岩虚谷应”:泉水流下,山谷中回响。
  • “佩敲清殿百官寒”:佩戴声响在冷清的殿堂中回响。
  • “终宵窃听不能学”:整夜倾听,却无法学习那乐曲。
  • “庭树无风月满轩”:庭院中的树木无风,月光洒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仓庚鸣树”比喻音乐的美好和生命的回忆。
  • 拟人:泉水和树木似乎有情感,回应着诗人的思绪。
  • 对仗:如“泉落空岩”和“佩敲清殿”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怀念和对过往的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艺术和情感的表达。
  • 黄莺:代表春天和生命的蓬勃。
  • 泉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断变化。
  • 月光:象征孤独、清幽的情感和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仓庚”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黄莺
    • B. 燕子
    • C. 麻雀
    • D. 鹅
  2. 诗中提到的“凡桐”象征着什么?

    • A. 高贵的事物
    • B. 普通的事物
    • C. 美好的回忆
    • D. 生命的无常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现状的满足
    • B. 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自然与故乡的眷恋。
  • 李白的《月下独酌》:反映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此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二者皆有对往昔的怀念,但苏辙更侧重于对音乐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