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
时间: 2025-01-19 17:52:0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新秋近,晋公别馆开筵。
喜清时衔杯乐圣,未饶绿野堂边。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鹍弦。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宝钗摇动坠金钿。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
西风里香街驻马,嬉笑微传。
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夜将阑井梧下叶,砌蛩收响悄林蝉。
赖得多愁,浔阳司马,当时不在绮筵前。
竞叹赏檀槽倚困,沈醉到觥船。
芳春调红英翠萼,重变新妍。
白话文翻译:
初秋将近,晋公的别馆设下酒席。
欢庆清新时节,杯中美酒流淌,未曾忘却绿野堂边的欢乐。
绣屏后美丽的女子突然出现,正当此时,乐声如雷雨般响起。
花香温暖,幽静的地方发出细微的低吟。
宝钗摇动,金钿随之晃动。
未等弹完昭君的遗怨,四方坐席已显得凄凉。
西风中,香街上停马,嬉笑声隐隐传来。
想来以前司空也常有此情,初见云鬟时已是断肠。
夜色将阑,井边的梧桐下落叶,石阶上蟋蟀声渐渐消失。
多愁善感的我,浔阳的司马,彼时却不在这华丽的酒席上。
大家感叹着倚靠在檀槽边困倦,醉倒在觥船上。
春天的调子,红花翠叶,重新焕发出新妍。
注释:
- 晋公别馆:指晋公的别墅,诗中意指宴席的场所。
- 绣屏:装饰有绣花的屏风。
- 昭君遗怨:指王昭君的悲怨故事,象征着离愁别绪。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象征美丽的女子。
- 浔阳司马:指浔阳的著名人物,可能是诗人自己的隐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10),字易之,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宫廷宴会之际,描绘了美丽女子弹琵琶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宴饮文化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绿头鸭》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透过宴席的欢愉与乐声,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人们内心的忧愁。诗的首句“新秋近”引入了季节的变化,伴随着欢庆的场景,令人感受到一丝清新气息。然而,随着诗的深入,欢愉的气氛逐渐被“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所打破,诗人在欢笑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感伤。诗中反复出现的女子形象,不仅是宴席的主角,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她的轻盈与美丽让人心生怜惜,但在乐声中又显得无奈与失落。最后,诗人引入了自己与浔阳司马的对比,强调了自己的孤独与多愁,反映出对昔日欢愉的怀念与现实的困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秋近,晋公别馆开筵:秋天将至,晋公在别馆设宴。
- 喜清时衔杯乐圣,未饶绿野堂边: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大家欢饮乐舞。
-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鹍弦:绣屏后美人出现,乐声如雷,气氛热烈。
-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花香温暖,幽静的地方有微弱的声音。
- 宝钗摇动坠金钿:女子的装饰摇动,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
-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乐曲未完,气氛已显得凄凉。
- 西风里香街驻马,嬉笑微传:西风中,街上驻马,隐约传来笑声。
- 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司空往日的情景令人伤感。
- 夜将阑井梧下叶,砌蛩收响悄林蝉:夜深时,叶落无声,虫鸣渐息。
- 赖得多愁,浔阳司马,当时不在绮筵前:多愁的我,浔阳的司马,那时却不在此宴。
- 竞叹赏檀槽倚困,沈醉到觥船:大家感叹倚靠而困,醉倒在船上。
- 芳春调红英翠萼,重变新妍:春天的花儿重新焕发出新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雷雨,增强了气氛的强烈感。
- 拟人:花暖、冰凝等描写赋予自然物以情感,使意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宴席的欢愉与乐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宴席:象征欢愉,但在诗中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绣屏与美人:美丽与诱惑的象征,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乐声:欢乐与悲伤交织,体现了人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君遗怨”主要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A. 王昭君
B. 貂蝉
C. 西施
D. 杨贵妃 -
诗中“西风里香街驻马”中的“香街”指的是什么?
A. 一条街道
B. 一种气味
C. 一种心情
D. 一处风景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比较晁补之的《绿头鸭》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宴席或场景描绘情感,但晁补之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而李清照则强调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要义》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