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照水孤墟出瘴林。
人家三五荔支阴。
网师午散市声减,
樵侣夜谈山理深。
一叶挐音过,
惊起沙头墨色禽。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荒村中走出瘴气弥漫的树林。
几户人家在荔枝树下投下阴影。
渔网师傅在中午时分收工,市场的声音渐渐减弱,
樵夫和朋友们在夜晚谈论着深邃的山理。
一片树叶在风中轻轻撞击,
惊起了沙滩上黑色的鸟儿。
注释:
- 照水:指在水边或水面上。
- 孤墟:孤零零的村落。
- 瘴林:生长瘴气的树林,通常指潮湿、病菌繁多的地方。
- 荔支阴:荔枝树的阴影。
- 网师:捕鱼的人。
- 樵侣:砍柴的人和他的朋友。
- 山理:山中的事情或道理。
- 挐音:撞击发出的声音。
- 墨色禽:黑色的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景。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抛球乐 鹿步书所见》是朱祖谋在乡村闲游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句“照水孤墟出瘴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孤独的村落与瘴气弥漫的树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迹罕至的原始之美。第二句“人家三五荔支阴”则引入了生活的气息,几户人家在荔枝树下静谧的生活,既有生活的温暖又有自然的庇护。
接下来的“网师午散市声减”,描绘了捕鱼者的忙碌与市场的繁荣,随后市场的喧嚣渐渐消退,显示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樵侣在夜晚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探讨。
最后两句“一叶挐音过,惊起沙头墨色禽”,通过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了一种生动的场景,一片树叶的声音惊动了沙滩上的黑鸟,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的灵动与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照水孤墟出瘴林:诗人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村落,位于水边,周围是瘴气弥漫的树林,暗含了荒凉与神秘。
- 人家三五荔支阴:几户人家聚集在荔枝树下,形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画面。
- 网师午散市声减:捕鱼的人在中午时分结束了工作,市场的喧哗声也逐渐消失,带出一种安静的感觉。
- 樵侣夜谈山理深:樵夫与朋友们在夜晚讨论深奥的道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思考。
- 一叶挐音过:一片树叶在风中轻轻撞击,发出声响。
- 惊起沙头墨色禽:声音惊起了沙滩上的黑色鸟儿,展示了自然界的灵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树叶的声音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轻声诉说。
- 对仗:如“樵侣夜谈”和“网师午散”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生命与宁静。
- 孤墟:代表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
- 荔枝: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富足。
- 沙头墨色禽:代表自然生命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网师”指的是:
- A. 渔夫
- B. 伐木工
- C. 农夫
-
“惊起沙头墨色禽”中的“墨色禽”指的是:
- A. 白色鸟
- B. 黑色鸟
- C. 红色鸟
-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 A. 热闹的市场
- B. 宁静的乡村
-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
- A. 渔夫
- B. 黑色鸟
- B. 宁静的乡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抛球乐》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重,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伤;而朱祖谋的诗则显得轻松愉悦,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朱祖谋《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文学史》